心经的第一个字,99的人一辈子也没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佛经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教人修行。其中,又以般若部最为殊胜,义理奥妙无穷。在般若部经中,人们常常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称之为核心。《心经》全文只有字,很多人能倒背如流,却始终不理解里面讲述了什么。单是经中的第一个字,“观”,99%的人一辈子也没读懂。

01#

观自己

《心经》开篇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意思是说,以智慧观察世间的真相,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照见五蕴皆空即是观,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人,首先要做到观自己。观自己,就是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槃。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弥漫清新空气,半绿草芽,斜飞小鸟,流动的小河。过了一个下午,师父领一休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轻掩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一休不明白师父旨意,天色很快暗了,这时师父在寺内叫一休,一休便推开寺门走进来。师父问:外面如何?一休说:全黑了。师父问:还有什么吗?一休说:什么也无。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一切依旧在。霎时,一休立刻顿悟。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你,就是自己身心的主人。观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自然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连自己也看不见的人,只能在生活的高山下负重而行。

02#

观天地

从观自己到观天地,是由内而外,是要把自己的小我境界提到天地的大我境界中去。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的同时,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视野愈加开阔,你会发现,人生开始变得不一样。庄子有一则耳熟能详的小故事。青蛙常年生活在枯井之中,它认为天地就只有井那么大。东海来的老鳖告诉它,天地其实无边无际。就拿东海来说,大海水天茫茫,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能表达它的深度。大禹做国君时,十年有九年发大水,可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商汤时期,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井底之蛙”这个故事,人人都知道,不能固步自封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生活中,很多人还是慢慢活成了坐井观天的样子。见的世面广了,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宽广,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以地为躯干,以天为魂魄,以山川河流为血脉,这便是所谓的顶天立地。观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人就会谦卑,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能享受阳光,也能扛住风雨。

03#

观众生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世上找不到两个一样的人,正因为此,每个人才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观众生,在于你是否看得清他人的长处,容得下他人的不同,并能跳出身份、地位带来的成见,既以冷静审视他人,又用胸怀包容他人。庄子说:“常宽容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一个人心态豁达,对万事万物常常是宽容的,对别人也不斤斤计较,就可以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了。观众生,就会对世人报之以体谅与悲悯,对世道人伦多一分看破与接纳。观众生,就是明白了众生的脸谱,渐渐地懂得了宽容,慢慢地将身段降低,谦和做人、淡然处事,获得内心的平静。以欢喜心看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为我而来。

企业家成长平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by/10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