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子宫在骨盆中间,子宫内膜每个月由于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刺激,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也就是女性28~30天左右子宫内膜血管断裂出血,内膜也剥脱下来,这就是月经。一般情况下,月经期有些下腹不适或轻微腰酸、乏力这些症状均属于正常现象。
什么是痛经凡是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甚至表现下腹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腰腿痛,有的伴有头痛、头晕,甚至影响学习或工作的,叫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少年,多在月经第一次来后的6~12个月发生。而继发性痛经,也就是在以前没有痛经病,后来才发生的,多是因为盆腔内有了其他疾病,并不是功能性的痛经。
痛经病是怎么得的原发性痛经常是因为子宫肌肉收缩或肌肉痉挛而发生,也可因精神因素造成,如精神压抑、焦虑和内向性格。
继发性痛经多是由于得了其他病而发生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发性痛经有哪些表现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妇女,多在月经来潮前后出现疼痛,疼痛常表现为下腹痛、痉挛性、有时很重,甚至需要卧床休息,更重时需要打止痛针或口服止疼药。
继发性痛经有哪些表现(1)继发性痛经是现在最常见的,是指以往没有痛经的表现,以后又得了痛经病。因为继发性痛经经常是下腹部盆腔内有了疾病,因此,常常见于已婚的妇女,尤其是结婚后做过人工流产和上环手术者;也常见于多次人工流产后的妇女或者有过剖腹产经历的妇女。
(2)常见的是流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如果子宫腔表面覆盖的内膜进到子宫腔以外的地方,比如到了子宫肌层里、子宫外边盆腔内的其他器官或其他地方,就是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
(3)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平常就有下腹部隐隐疼痛,来月经时疼痛加重,不能忍受,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虚脱的症状。
诊断痛经需要做哪些检查首先对痛经妇女要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必要时应做B超检查或对严重痛经的病人做腹腔镜检查。已经结婚的妇女必要时可做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等病做出诊断。
痛经怎样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1、首先应对痛经妇女做好解释工作,尤其对青春期少女更为重要。
2、痛经严重时可服用解痉、镇静、止疼药。也可服用口服避孕药。
3、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痛经,首先结合症状用药。
(1)气滞血淤。表现为小腹胀痛、月经血暗红色,有血块,血量少而不通顺,自己感觉来月经前乳房胀痛,有时胸部发胀、不适,舌头常有淤点。治疗上给予调气活血,行淤止痛。
(2)寒湿凝滞型。来月经时下腹冷疼、拧疼、喜欢热敷,来血少、色淡、有块。怕冷,舌边发紫。治疗应为温经散寒,燥湿化淤。
(3)气血虚弱型。经后下腹隐隐作疼、下坠,喜欢压着,腰腿酸软,面色黄白,没精神,月经量少、颜色淡,舌边有齿痕。治疗上应为补气养血。
(4)膜样痛经。表现为来血时血色发黑,从阴道流出膜样东西(一片肉样物)后疼痛常常减轻。
继发性痛经的治疗对继发性痛经应首先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是常见病,可用药物治疗,对年龄在40岁以上,症状确实严重的病人可行子宫切除或腹腔镜手术治疗,一般先用药物治疗。
科普不能代替医生诊疗
如身体不适YaYa提醒您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声明:本文为YaYa医师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