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蓬勃发展,行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截至年8月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家,已备案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只,认缴规模8.03万亿元、实缴规模6.43万亿元,从业人员28.2万人。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私募基金行业如何积极应对,自律管理机构如何做好自律管理、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借今天会议的机会,我讲三点意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私募基金行业的新形势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起步晚,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最近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私募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业务规则等逐步成熟,私募机构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等机制逐步完善,行业监管、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如果说过去是私募基金行业的1.0时代的话,现在的私募基金行业已进入了2.0时代,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私募基金行业初具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行业地位初步确立。私募基金历来是投融资双方对接最直接、最灵活、最有效的方式。对融资者而言,私募基金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数量众多的初创期、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私募基金已成为这些中小微企业获取直接融资支持的主要渠道,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了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培育了经济增长新动能,为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投资者而言,私募基金以其自身优势为各类合格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资产管理市场的品种,优化了资产管理行业生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私募基金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纷纷探讨通过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等方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这必将对私募基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私募基金已逐步被社会各界所熟知和认可,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社会各界面前,行业地位初步确立。
第二,私募基金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近年来,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协会致力于搭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基础,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符合私募基金发展规律”的自律管理规则体系。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自律规则,初步形成了由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募集行为管理、基金合同、风险监控等构成的规则框架。协会未来会继续完善包括投资顾问、托管、外包、从业人员管理在内的自律管理规则体系。私募基金行业告别了粗放式“野蛮生长”的历史,逐步进入有据可依、有规可循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新时代。
第三,私募基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两极分化将逐步加剧。私募基金行业的集中度有所提升。在协会登记的机构中,从年1月到年8月,50-亿元管理规模的私募数量从60家增长到家,增长%,而亿元以上管理规模的私募数量从43家增长到了家,增长%。但同时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很小,截至8月底,管理规模50亿以上的有家,占比仅1.76%;1亿以下的有家,占比68%。在当前宏观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资产收益率下滑,“资产荒”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私募基金行业的竞争将逐步进入拼业绩、比实力、做品牌的良性竞争阶段,强者恒强的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强化,行业巨头将会逐步显露。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资金越来越青睐私募机构,能够进入合作机构“白名单”的私募机构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FOF的发展以及地方引导基金的发展也会强化这一趋势。优质机构将会生存得更好,劣质机构将会被无情地淘汰。新进入的机构,如果没有很强的股东背景、专业优势或资金资源优势,生存将更加困难。
第四,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管理日益加强,行业的隐形门槛不断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产品备案仅仅是自律管理工作的第一步,绝不是“一备了之”。完成登记手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履行产品备案、按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协会报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等义务,并主动接受自律管理。此外,私募行业还有很多固有成本,形成了行业的事实门槛:一是募集成本,私募基金的固定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有相当大的比重要分配给银行、券商、信托等渠道。二是运营成本,初步估算,一个小型私募证券基金的年度运营成本不少于万元,随着人力、房租成本提升,这个数字也将不断增大。三是合规成本,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私募基金的合规成本也在增加。私募基金行业除上述各种成本外,成活下来的机构的长期生存率也不容乐观。以对冲基金为例,年全美前名对冲基金,至今只剩下不到5家,长期生存率极低。
第五,私募基金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暴露,行业秩序正在重塑。私募基金行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有的兼营P2P、民间借贷、担保等非私募业务。既与其受托人职责相冲突,又可能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侵害。这些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来损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的生存基础。私募基金行业应当认真吸取P2P行业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坚定发展的信心,私募基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问题,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私募基金行业的体量在整个大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占比还非常低,发展不足,空间很大。私募行业只有自我革命,实现由乱而治,走规范化发展的路子,才可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才是整个行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在。在重塑行业秩序的过程中,大家会有阵痛,会有个习惯和适应的过程。
二、长期稳健的投资回报是私募基金行业生存的王道
我国私募基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就行业整体而言,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行业规范化水平亟待提高。在基金募集环节,不时出现变相公开募集,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宣传推介,投资者超过法定人数限制,利用资金认缴制或者通过收益权拆分销售等方式变相降低投资者门槛,夸大或虚假宣传,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等。在投资环节,尽职调查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伪造工作底稿。有的恶意哄抬价格,故意诋毁竞争对手等。有的投资决策草率,投资决策管理不规范等。在管理环节,不少机构内部管理和风控制度不健全,将自有财产与基金财产混同,违反合同约定列支费用;甚至挪用或侵占基金财产,向公司或特定关系人进行利益输送。投后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甚至是管理缺失。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个别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甚至存在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
二是风控能力和合规意识有待提升。有些机构缺乏足够的人才储备、资本金、经营场所等企业运营的基本条件,盲目扩展业务,重规模轻质量;有的脱离自身实际,过度使用杠杆,风险超出管控能力;有些机构甚至突破私募监管“三条底线”规定,乱搞非法集资等问题。
三是对投资者利益保护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些机构没有尽到了解客户、揭示风险、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和进行适当性管理的义务,更不要说有拒绝到手业务的理性和担当;有些机构过于白癜风介绍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