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体会
原发性痛经的针灸治疗体会
--------曹巧荣
痛经是很常见的妇科疾病,而原发性痛经占百分至90以上,多发于青春期女性,总结其发病的机理,不外两大方面:一是由于感受寒邪,或者情志失调,冲任瘀阻,胞宫经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二是由于冲任虚损,气血不足,胞宫失于温养,“不荣则痛”。病位在胞宫,与冲任二脉、肝、脾、肾关系密切。临床根据其发病机理不同分为四个类型:
1、气滞血瘀---小腹胀痛或刺痛,经血暗黑有血块,
2、寒凝血瘀---小腹冷痛喜温,得温痛减
3、气血不足----小腹隐痛喜按、经血色淡、伴乏力、气短
4、肾气亏虚----小腹隐痛,经血量少质稀,伴腰酸膝软
治疗上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疼痛发作时,可以单用十七椎、上髎即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十七椎在第五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痛经患者往往在此处有明显压痛点,用拇指按压1--2分钟,疼痛就会明显减轻,然后直刺0.5----1寸即达止痛效果,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更好;上髎在骶区,正对第一骶后孔,直刺1--1.5寸,这两个穴都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亦可配伍中极,血海、三阴交等穴。
辨证治疗是治愈痛经的关键,首选主穴:中极、血海、三阴交
此为妇科三要穴,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中极位于小腹,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为任脉穴位,通于胞宫,联系冲脉,并且为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血海在髌底内侧端上2寸、三阴交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三穴配伍可以达到调理冲任,调经止痛的作用。
随症配穴:
气滞血瘀:太冲
寒凝血瘀:关元命门
气血不足:气海
肾气亏损:关元肾俞
操作方法:
主穴采取平补平泻,以得气为度,中极宜向下斜刺,捻转行针使针感向下传导,除气滞血瘀型配穴用泻法外,其余配穴均用补法。虚证可以加灸法。
疗程:
发作期每日可以治疗1-2次,非发作期每日针一次(在月经来潮前5-7天开始治疗)一般治疗2---4个月经周期即可痊愈。
神农金掌创始人、潍坊国际中医针灸推拿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杨金花,是全国医疗康复委员会会员,世界针灸推拿联合会副理事长,世界脊诊整骨医学联盟委员会委员。
杨金花从医院临床工作,40年勤勉从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凭借痴迷针灸推拿的执着精神,掌握了祖传针灸推拿的独有秘笈,独创神农金掌指针疗法、古针疗法、掌灸疗法、脐灸疗法、能量罐灸疗法等,对常见病一穴疗法立竿见影,独特、简便、见效快、安全易学。
(注意:以上内容需要在相关医师陪同下治疗,详询潍坊国际中医针灸学校医师)
联系我们
座机:-,-,-
于老师刘老师
王老师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