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病,痛起来也要命。痛经是让女性最痛苦的事情,尤其在秋冬,寒风瑟瑟忍受痛经,人生的许多感悟都可以悟出来了。痛经的病因有哪些,如何检查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痛经分几种,再来介绍痛经的病因。
一、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
1)原发性痛经
最常见于25岁以下未婚未产的妇女。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大多在初潮后6~12月发病,大多到育龄、婚后会缓解,甚至症状消失。
2)继发性痛经
常见于育龄妇女,30岁后的已婚妇女。
有明确的病因,生殖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活动受限、有压痛;附件增粗或片状增厚、有压痛。必须通过对症治疗好原发病,才能消除症状。
二、痛经的病因有哪些
1)痛经的病因一:子宫肌腺症
特点:严重痉挛、绞痛
该病多发于30岁以上的经产妇。
子宫肌腺症也是继发性痛经一个重要病因,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下腹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其痉挛性或绞痛性疼痛程度之严重,令人难以忍受。少数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数患者可能在月经前后有阴道滴血现象,B超检查肌层中可见不规则回声。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轮廓改变,或局限性结节隆起。
2)痛经的病因二,子宫粘膜下肌瘤
特点:压迫感疼痛
子宫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
由于肌瘤向子宫腔发展,其邻近器官会出现压迫症状,当肌瘤红色变性时或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发生剧烈腹痛。
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激素与孕激素有关。另外,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但目前尚未明了。
3)痛经的病因三, 慢性宫颈炎
特点:骶部疼痛、坠胀感
多见于经产妇。
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但当炎症沿子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就会引起痛经,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胀痛,疼痛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另外,淋球菌等所致宫颈炎则是通过性生活感染的,常导致宫颈管闭锁或狭窄,这同样会引起经血逆流,导致痛经。
因分娩、流产及手术损伤,子宫颈或局部经长期刺激感染细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一般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等。
4)痛经的病因四,慢性盆腔炎
特点:疼痛范围大
常见于小于35岁的育龄妇女。
由于盆腔炎涉及生殖器官所有内藏部分,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痛经主要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除了经期腹痛加重,劳累、性交或排便时也会加重症状,可伴有尿频、白带量多、色黄或月经异常及不孕等症。有时有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因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不易彻底治愈,易反复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时,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妇科检查时可触摸到子宫旁组织增厚,有压痛,子宫附件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块物。可能会有输卵管呈条索状而有压痛、子宫后屈、活动度差或不活动、盆腔结缔组织及宫骶韧带均增厚、增粗,有触痛等表现。
芳华聊历史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