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朋友:你身边有没有总是手脚冰冷的女士?这是体寒的表现
宫寒顾名思义是“子宫寒冷”的简称。西医学指“子宫”,中医学指“胞宫”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生理功能。“寒”在中医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即贪凉涉水、受大自然(寒冬腊月)寒邪侵袭、贪食寒凉食物、夏天长时间吹空调等都可招致外来之“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当然也包括胞宫,如果你不注意调理,寒邪凝固,导致气血不畅、胞脉阻滞,直到损伤胞宫,这种寒多为实寒也称外寒。另一方面,“寒”在中医中还指病理产物之寒,这种病理产物的寒因为人体脾肾阳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而使寒凉之气停滞、积聚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寒多为虚寒也称内寒,也就是机体阳气不足,寒由内生,导致脏腑的功能失常,影响胞宫的功能,从而产生痛经、盆腔炎症、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状。
宫寒: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百病起于寒,宫寒在妇科病及妇科不孕症中占一半以上,常常导致如下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阴道炎、流产、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等等。
《宫寒》典型症状:
(1)表现为月经期疾病的有:月经量少错后、闭经、经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月经异常,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痛、两乳胀痛等现象,少数有反胃、作呕反应;行经腹痛,小腹发凉,月经色黑有血块,个别女性痛经达到难以忍受之程度。
(2)表现为孕期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寒暖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子宫温暖,体内气血运行通畅,种下的"种子"就易发育成胎儿;如果子宫受寒,血气遇寒就会凝结,繁衍后代更无从谈起。
(3)表现为哺乳期疾病可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
(4)表现在妇科杂病可有: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也称子宫腺肌症)、阴道炎、不孕等等。
(5)中医判断寒气的其他全身表现还可有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性欲淡漠、大便稀溏,舌质黯淡,苔白,脉沉濡等。
(6)虚寒则兼有各脏腑功能的衰退虚症,常有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胃口不开,大便溏泄,月经量少等症.
(7)发胖。宫寒的另一表现是浑身发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子宫越冷身体就越需要囤积脂肪,从而引起发胖。
宫寒危害:宫寒是女性百病之源,在女性不孕原因中宫寒不孕常常位列第三,危害性之严重,不可不重视。
(1)宫寒是手脚冰凉的根源
(2)宫寒是不孕不育的罪魁祸首
(3)宫寒的女人腰膝酸软、气色差
(4)宫寒导致女人夜尿频多,爱遗尿
(5)宫寒让女人房事冷淡不和谐
(6)宫寒是女人月经紊乱,痛经多、失眠
(7)宫寒的女人易流产
(8)宫寒使女人乳腺增生、乳腺囊肿
(9)宫寒使女人卵巢功能早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妇科疾病。
(10)宫寒是黄褐斑、黑眼圈反复发作的根源
(11)宫寒让女人积食便秘,肥胖、乏力,身材走形等等
宫寒如果不积极治疗或者调整改善,对女性的生殖功能严重影响
西医疗法:口服止痛片,热敷,没什么好办法。
中医调理宫寒最拿手(后续)
《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其特征是在子宫肌层中出现了异位的内膜和腺体,伴有其周围的肌层细胞肥大和增生。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症始于宫寒,与瘀血内阻有关。其发病过程可以简要概括为:气滞、寒凝、痰湿聚集,使瘀血阻滞冲任胞宫,从而经行不畅而引发痛经,因宫寒导致的瘀血,是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病机。
子宫腺肌病为目前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30~4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
子宫腺肌症典型症状
1.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
2.痛经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本病主要症状。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痛经初期服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痛经需要服用的止痛药物剂量明显增加,使患者无法耐受。
3.不孕不育
4.中医常见类型
(1)气滞血瘀证:主要表现为经期小腹胀痛或痉挛性疼痛,拒按,伴有心烦易怒,胸胁及乳房胀痛,月经量多或行经时间延长,子宫增大,舌有瘀点。这类证候多因产后或术后,情志抑郁,肝气滞郁所致。
(2)寒凝血瘀证:经期小腹绞痛或冷痛,疼痛剧烈拒按,但热敷后可减轻,是这种证型的特点。月经量多但颜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同时伴有四肢凉和怕冷。这种证候主要是因为产后或人流术后,感受寒邪所致。
(3)痰凝血瘀证:现为小腹疼痛拒按,月经量多而稀,有血块,并见胃脘胀满、呕恶欲吐,子宫增大。平时可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苔白腻,脉沉滑。这种证候的形成,与平素脾肾两虚,水湿不化,聚湿成痰,以致痰瘀互结有关。
(4)肾虚型:症见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温喜按。经量时多时少,或淋漓不净,腰酸腹坠。不孕或易于流产,尿频,多因素体肾虚,或房劳不节,产育过多,手术创伤,肾精虚损,气虚血瘀,阻塞脉络。
《子宫腺肌症》危害
1.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2.长时间出血可导致贫血、并发感染。
3.并发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子宫腺肌症》治疗和调理
1.西医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全切或用激素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虽然恶变几率很小,却给无数的妇女带来了痛苦和困扰。
2.中医认为本病症源于宫寒而气滞、肾虚、寒凝、血瘀、痰湿、手术等因素,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气机不畅。而血液留经,瘀血留聚,则气滞血瘀,经脉不通,发为痛经;瘀滞日久,积而成症;影响胞宫脉络冲任失调,导致月经失调,不孕等证。
中医调理《宫寒》《子宫腺肌症》有很多方法1.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方法,但是“是药三分毒”往往在调理疾病的同时会带来其它疾病即药物的副作用。2.最理想、效果最好的是艾灸疗法进行调理,艾灸疗法是中医的古老医术,说道艾灸疗法自然离不开《艾》,艾叶是纯阳植物,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时通过腧穴经络使身体补充阳气将寒气排出体外。
独家古方艾灸疗法调理宫寒、子宫腺肌症,是运用点燃的艾绒,通过独家特制药饼、经络、穴位用热力把艾及药饼的药性一起渗透到经络里面,药效沿着经络游走,从而激发经络功能,达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化瘀散结,调理奇经、暖宫散寒。实现温经、散寒、通痹的目的。瘀血化解,经血通畅排出,痛经缓解消失;子宫和卵巢得到滋养,调理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如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等尤佳,所以用艾灸调理宫寒、子宫腺肌症是最适合最好的方法,不吃药不打针,没有其它副反应,安全可靠无痛。当然,独家古方灸法并不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悬灸”和家庭温和灸,而是我们一种独家特殊灸法……《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可见艾灸非常适宜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是调理宫寒、子宫腺肌症的好方法。”
预防宫寒日常护理很重要:
1.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过于贪吃冷饮,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在冬天穿单薄衣服等习惯都易导致"宫寒"。
2.可以多食用温经暖宫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花生、洋葱、番茄,姜茶,化解体内寒气调理宫寒;性寒食物少吃,如绿豆、苦瓜、凉瓜等。
3.注意胞宫保暖,注意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尤其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避免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防止寒从脚下生。
4.月经期间、产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过多接触寒凉,如经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盛之处。
5.中医有“动则生阳”之说,即运动可以改善体质,每天半小时的走路或快步走、瑜伽等,热水烫脚可刺激足底穴位和经络,使气血通畅,身体处于温暖状态。
《注》子宫是宝宝在妈妈体内的房子,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温室,子宫温度偏低,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甚至停滞,即使怀孕也容易流产,《神农本草经·紫石英》条,谓主治"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所以,女性在准备怀孕前先调理子宫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驱走了宫寒,才能帮助妈妈有效的受孕和孕育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