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妇女月经前后或行经过程中出现少腹及腹部疼痛而言。痛经多见于月经初期,月经期发生疼痛者少见,痛经常伴有头晕、腰酸、恶心、腹泻等症状。痛经严重者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等。
中医认为多与外感风寒、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或因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胞脉失养而成。分为虚寒性、实热性,气血瘀滞型。
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下腹、肝、脑垂体、盆腔、交感
内生殖器、下腹、盆腔:为相应部位取穴,以调理气血,行气止痛。
卵巢、脑垂体、内分泌:调理内分泌、卵巢功能,脑垂体穴是脑垂体的代表区,近年来,人们在垂体前叶发现内啡肽,垂体是内啡肽的储存库,内啡肽有止痛作用,痛症病人脑脊液人内啡肽含量下降,可能是长期疼痛对内啡肽系统活力起了抑制作用,而对有害刺激的敏感性升高,取脑垂体可增强内啡肽作用。
肾:原发性痛经时取之,以补肾气,调冲任。
肝:肝经循阴器抵少腹,取肝穴以舒肝解郁,缓解少腹痛。
交感:气滞血瘀型痛经时取之,以解痉止痛,痛经多见于月经初期血管紧张痉挛月事不下,
交感穴可扩张血管、解除子宫颈平滑肌痉挛,使月经顺利来潮疼痛缓解。
皮质下:调理大脑皮层功能,缓解精神紧张状态,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症取之。
神门:行经时取之以镇静止痛。
疗效:
●治疗痛经一般在行经期以前。根据临床体会治疗时间应选择非行经期,以调节内分泌、卵巢功能,解除精神紧张状态为主,这样行经时痛经的症状可明显减轻。一般连续治疗2个月可取得满意疗效。
●有人说耳穴疗法是专为女性而设,妇科疾病运用耳穴治疗都能取得较好效果。痛经经治疗即刻便见效果。
●治疗时要向患者解释月经的生理现象,消除经前期、行经期紧张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疗效。
传承大师医术精髓,我们在路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