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例痛经讲讲针灸治疗急症的思路

这是一件耽误了数周的事情,本来答应给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做一次小讲课来分享,但是因为国庆后一直奔波,导致不断拖延,现在想想干脆以文字的形式分享出来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国庆前某天的妇科课上,我刚刚从门口接水回来......突然同学问我:你带针了吗?

我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看到一位女同学(以下称H女生)捂着肚子从教室踉跄的出来,同时还有几位同学搀扶着她,原来是痛经!大家看着她疼痛难忍的表情,都有点手足无措,因为H女生自己的反应比较剧烈,然后妇科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去急诊吧。不过可以理解,这时候想用汤药的方法,不太现实,药都没买回来病人都受不了了,所以良医不费外治啊,古人讲一针二砭三药是有道理的!当时同学建议去校医室,可是剧烈疼痛时病人完全无法行走,只能半躺在走廊上,因此我问她愿不愿意针灸,她默许了(可能已经没有力气回复了)

其实我对急性痛经的处理并不陌生了,好多次痛经发作期都被我遇到了,针药结合的效果还是能看到的,但是这次这么剧烈的确实不多,赶紧进去教室拿针,当时手头只有1.5寸的针,怎么办呢,下面重点来了,讲讲治疗的思路吧

首先痛症要考虑的第一个是什么:止痛啊。这个原则掌握清楚后,那我们下针的目的就是——最快的减轻疼痛。

所以针法的选择上呢,各类针法要以擅长治疗急性痛症的优先,手法也是以调气止痛为主。同时还要考虑病人针刺的体位问题,这个时候就是考验灵活运用的时候了,下面慢慢分解。

对于一些针法或多或少都有学习和运用,因此最简便的就是从一个手做起,首先《易经》里面有句话: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因此我们人体的各个部位、脏腑的气机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体现,比如耳穴、手针,足部反应区,背俞穴,脐针、腹针、阴阳九针等等,这些针法都是有很多老师在临床上运用并且取得疗效的方式。

因此当H同学疼痛到整个人都蜷缩在地上的时候,你就先别想着给她艾灸腹部啊,针灸气海关元什么的,包括连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万金油都扎不到,怎么办,当时我也有点小崩溃啊,只能从手针做起

首先是余浩先生创立的阴阳九针,这个阴阳九针以大拇指作为施针部位,指头背面作为督脉与膀胱经,掌面作为任脉与腹部,上中下三节对应人体三焦(因文字描述较为苍白,具体针法必须自己扎过才有体会),这个时候妇科疾病的痛经,对应任脉下方,有一针叫:海上月明,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个意境,如图。

然后再是手掌的全息的,同理,手掌根部对应八卦“坎”,坎为水,五脏六腑中“肾为水”,同时这里还包括下焦如生殖泌尿系统的疾病

这两针因为扎在皮肤的阴面,疼痛感都较为强烈,但是此时较为痛经的疼痛,那是小巫见大巫,因此放心大胆的用吧。

但是这次......扎完这两针,病人缓解了大概1min,总算我眉头舒展了一下,结果又开始剧烈疼痛......此时我的心情是有点......不过没关系,还是有办法的

这个时候因为病人是完全跪在地上,刚好把背部完全暴露,那背部是我们的足太阳膀胱经,人体最长的经络,同时它是“属膀胱络肾”的一条经脉,它的背俞穴贯通了五脏六腑之气,因此也是一条用途非常广的经脉,这时候腰椎以及到骶骨的穴位对应人体的下焦,那肾俞和八髎就是治疗痛经和妇科的上等穴位。

《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八髎在腰尻分间。”髎即骨隙之义。

《针灸大成》次髎:主妇人赤白带下。

古籍大家都可以检索到,我这里强调一下他们的应用,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之子贺喜老师在教导我们治疗妇科痛经的经验时,强调了八髎穴的应用,贺喜老师用肾俞配伍八髎,治疗妇科带下以及痛经,效果很好,如果严重可以用毫火针(毫针烧红针刺)治疗,火针有阳热之气,温阳散寒力度更强,但是这次因为病人背部是裙子无法用火针,因此只能以调气手法来调气通经。

此时痛经的程度稍稍缓解一些,但是这还远远不能让病人达到舒适的程度,这个时候就要引进中医的基本诊断方式:脉诊。

脉诊的话题以后有时间再继续说明,我不得不提出脉诊是窥察人体气机流动的窗口,同时也反应正邪双方势力的变化,因此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人体自身的气机变化。

这个H同学脉,一摸上去我当时就明白了,为什么前面做了这么多治疗效果不明显!

双脉虚、空、寒,整体脉势极弱,可以说当时连几乎整个脉管是空乏无力的,这代表什么?代表当时他整体元气的亏虚啊,这个时候做针灸再调气,他也无气可调啊,因此无论什么治疗手段,都必须建立在元气不亏损的状态下才有意义,这就是脉诊给我最大的启示。

多亏徐同学,当时火速跑去拿来了人参片和枸杞子,我赶紧让H女生含服这两位药,人参和枸杞一个是补气,一个补液,正是一对阴阳,当时含服了几次人参和枸杞后,脉势稍稍恢复了一些,我让周围同学把脉,他们都感受到了脉气的变化,实际上这个过程很快的,药入脉也跟随变化。慢慢的,我在八髎上稍稍行针,同时把脉,脉势已经较之前和缓有力了,H同学自称疼痛已经可以忍受,慢慢能够坐起来了,这个时候我出了八髎的针,让她坐在栏杆上,取双侧三皇穴,这个是董氏奇穴的应用。

可以归纳为天皇——阴陵泉,人皇——地机,地黄——三阴交,治疗妇科,水肿,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扎完后拜托刘同学为H女生艾灸双侧三阴交,三阴交也是主治少腹病症的穴位

“女人阴中痛引心下,及小腹绞痛,腹中五寒,灸关仪百壮。穴在膝外边上一寸宛宛中是,女人漏下赤白及血,灸足太阴五十壮。穴在内踝上三寸,足太阴经内踝上三寸,名三阴交。”-----《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妇人方下(凡四类)·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二十》

在前辈的内证观察中,三阴交的气场是这么走的:在腹部有三条经聚在一起,过一会形成黄色气场,冲到头部,一会小腹脚全身都布满黄色的气场。

这个时候再加上艾灸的阳气,可以化开腹部的虚寒

整个过程持续到下课,到最后病人已经完全没有疼痛了,一直到第二天,疼痛再未发作。

总结:可见痛经一症,虽服止痛药仍不能止,而脉、针、药、灸配合,30min痛已消失,孰谓中医慢郎中,弃针取药乃是当今一大悲哀,弃脉取症亦是一大悲哀。

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jhtj/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