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痛经,大多数女性认为是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疼痛才是痛经,所以都认为自己没有痛经,但是医生告诉她痛经的范畴之后,很多女性又都觉得自己有痛经的症状。
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全身不适。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恶心、想吐,这都是痛经的表现。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痛经的范畴有哪些?
痛经是指在月经期前一周,月经期内的一周和月经期后一周。在这个期间,就是21天内出现的规律性疼痛,如腹痛、腰痛、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牙痛、足跟痛、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等,这些周身出现的疼痛症状都属于痛经。
痛经的病因病机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中医把它归入月经不调,认为痛经是因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所致。最常见的表现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等症。
痛经的发生常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因不通而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因不荣而痛。
气滞血瘀:抑郁伤肝,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冲任气血运行受阻,影响经血的正常排泄,故而发生痛经。
寒湿凝滞: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潮湿之地,或外伤风冷寒湿,寒湿客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痛经。
湿热下注:素有湿热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运行,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稽留于冲任与经血相搏结而致痛经。
气血亏损:脾虚胃弱,气血化生不足,或大病久病损伤气血,经行气血更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故而产生痛经。
肝肾虚损:素体肝肾亏虚,因生产或房事过多等损伤肝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行之后更损精血,冲任胞脉失于濡养而致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最常用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健脾疏肝,益气养血等方面着手。
归芪养血益气口服液内含十八味中药,虚实兼顾,全面调理女性妇科问题。方中的西洋参、黄芪为扶正固本、补气的圣药,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熟地黄滋阴补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延胡索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利气,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四君子汤有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