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历过痛经的人
可能永远无法想象
那是多么痛的领悟
尤其是那种
每月一次
准点到来的痛经
帮你看透红尘
体会到生命就是
欢乐到痛苦的不断循环
慢慢对痛经
拥有一种平常心
有没有趋利避害的好方法?
大姑大婶会告诉你
结婚吧
结婚就好了
生孩子吧
生完孩子就好了
……
然鹅
痛经大人告诉你:
哼,我没那么容易就抛弃你们的!
好吧~
面对这么强悍的痛经大大
我们只好搬出强悍的中医
比比谁厉害!
今天请到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尤虎、周春祥
看看他们是如何手刃痛经大大吧
关于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一、辨病症
根据临床用药经验并参照现代医学理论,痛经可以分为非癥瘕类痛经和癥瘕类痛经两大类。
其中,非癥瘕类痛经主要是指现代医学诊断的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或宫颈炎等引起的痛经。
癥瘕类痛经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部分盆腔炎、妇科肿瘤等引起的痛经。
癥瘕类痛经在临床用药时需要在非癥瘕类痛经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瘀消癥类,或搜剔通络的虫类药物才能起到明显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膜样性痛经,疼痛时会掉下腐肉样血片,即子宫内膜片,又称脱膜痛经,本病表现为子宫内膜整块剥脱,以致排出不畅,引起痉挛性痛经,属重度痛经。基础体温或妇科彩超显示有排卵,但其高温相不稳定,偏短偏低,提示孕酮偏低。一般腐肉样血块呈内膜片状,经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组织。这种类型的痛经属于功能性痛经的范畴,但选方时可以直接参考癥瘕类痛经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相对容易,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较为困难,膜样性痛经的治疗介于二者之间,中医疗效显著。
针对非癥瘕类痛经常用的经方如下:
①原发性痛经:温经类方(温经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建中类方(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归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大建中汤),理中类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四逆类方(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调气类方(四逆散)、血水同调类方(当归芍药散)。
②盆腔炎症或宫颈炎等引起的痛经:柴胡类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黄芩类方(黄芩汤),承气类方(桃核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针对癥瘕类痛经常用的经方:
一般是在非癥瘕类痛经选方用药的基础上再加用以下处方。
常加用的经方:桂枝茯苓丸、薏苡附子败酱散、抵当汤、下瘀血汤、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
二、辨证机
痛经的辨证总体上可以分为2大类:“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在辨证方面,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入手:
①辨时间:经前或经期腹痛常为实证;经后疼痛多为虚证;经前和经后均疼痛为虚实夹杂。
②辨部位:疼痛部位多见于小腹部,考虑病位在胞宫,冲任二脉;两侧少腹疼痛,牵涉至乳房胸胁胀痛者,病位在肝,少阳、厥阴经;牵涉腰部疼痛,病位在肾,太阳、少阴经。
③辨性质:小腹冷痛、挛急、得热痛减,病性属寒;小腹灼痛、跳痛,病性属热;胀痛为气滞,刺痛为血瘀,剧痛拒按属实证,隐痛喜按属虚证。
④辨周期:月经提前考虑热、虚、瘀,月经推后考虑寒、虚、瘀,月经先后不定考虑郁、虚。
⑤辨经量:量多考虑热、虚、瘀,量少考虑寒、虚、瘀,淋漓不净考虑瘀,行而不畅考虑郁。
⑥辨颜色:色紫暗考虑郁、瘀;色紫红、鲜红考虑热;色淡考虑虚、寒。
⑦辨质地:质稀为虚;质粘为湿;质稠为热;有块、块下痛减为郁、瘀。
⑧辨伴随症状:经前或经期胸胁乳房胀痛、情志抑郁为气郁;畏冷身痛,四肢厥冷为寒凝;带下量多,黄稠臭秽为湿热;消瘦、头晕心悸、乏力气短为气血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为肝肾不足。
⑨辨舌象:舌淡为寒、虚;舌红为热;苔腻为湿;舌质紫黯或有瘀点为瘀。
⑩辨脉象:脉弦为气郁;脉沉紧为寒凝;脉濡滑数为湿热;脉细为虚;脉涩为瘀。
针对不同证可以选方如下:
①气滞血瘀证:经前或经期腹痛,胸胁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月经血块,疼痛拒按,舌暗,脉弦;代表经方: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②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腹痛、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手足不温,舌暗,苔白,脉沉;代表经方:当归四逆汤。
③湿热蕴结证:经前或经期腹痛,小腹灼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臭秽,舌红苔腻、脉濡;代表经方:大柴湖汤或小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
④气血虚弱证:经后腹痛,月经色淡,小腹隐痛,乏力气短,舌淡,脉细;代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
⑤肝肾亏损证:经后腹痛,月经色暗,小腹隐痛,腰酸耳鸣,舌淡,脉细;代表经方:温经汤。
三辨时间
妇科病的治疗有着特殊的阴阳消长规律,从时间来看,可以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将其分为4个期,即行经期、经后期(初期、中期、末期)、排卵期、经前期(前半期、后半期)。分别根据4期的阴阳特点处方用药。
行经期,即月经来潮至彻底结束(月经第1~7天),以活血调经,重在祛瘀为主,代表方:当归芍药散。
经后期分为初期、中期、末期3个时期。
经后初期,即月经彻底结束至白带开始出现,滋阴养血,以阴扶阴,归芍地黄汤为代表。
经后中期,即白带开始出现至白带量多,滋阴养血,佐以助阳,归芍肾气丸为代表。
经后末期,即白带量多至拉丝状白带出现,滋阴助阳,阴阳并调,温经汤为代表。
排卵期,即拉丝状白带出现至消失(下次月经前14天),补肾活血,重在促新,温经汤合葛根汤为代表。
经前期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2期。
经前前半期,即排卵后至经前1周,补肾助阳,扶助阳长,以当归四逆汤合肾气丸为代表。
经前后半期,即经前5~7天,助阳理气,补理兼施,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代表。
对于痛经而言,绝对不能见痛止痛,应调理月经周期,排卵期是阴阳转化的关键时期,排卵期重阴必阳,排卵顺利,则阴阳调和,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痛经。
四辨体质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中国人分成9种体质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临床发现,痛经患者的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为多见,重症患者尤以阳虚质最多。
原因可能与其喜饮冷,喜食生的蔬菜、水果,夏季过度使用空调,服装暴露,经期穿凉鞋不穿袜子等生活习惯有关。
如果饮食不节或饮食偏嗜,恣食冷饮,如冰汽水、冰激凌、冰镇啤酒等,直接损伤中焦脾阳,使脾胃阳气日渐衰退,日久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继而脏腑功能逐渐减弱,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阳虛型体质。
因此,在对此类痛经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时,要加强防范寒邪、风邪的意识,防止不良生活方式伤及体内阳气。
建议痛经患者,经前1周和行经期避免吃冷饮和水果等生冷食物,行经期穿袜子,避免穿凉鞋,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露脐装,注意经期卫生。经前1周还可服用生山楂、红糖或小茴香、红糖或生姜、红糖,煮水作饮料。不喜酸或胃反酸者不用山楂。不喜辣不用生姜。服用期间不吃水果和冷饮等生冷食物。
本文引用于:尤虎,周春祥.从4个维度应用经方治疗痛经的体会[J].中国中药杂志,,43(9):-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