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云说医让很多女人痛不欲生的痛经,到

一、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并经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冰凉、恶心呕吐、全身或下腹部畏寒、大便频数,剧痛时可发生虚脱。本病中西医同名。

百度上和教科书上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很详细的。我说说自己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经历。

有些会员朋友说,我经常头疼/胸部胀痛/腰部酸痛。然后我问,在什么情况(时候)疼得最厉害?她说来例假之前或来的时候疼,例假完了就不疼了。我说这是痛经。她们很惊讶,说痛经不是小肚子疼吗,怎么会痛到头上/胸部/腰上去?而且有这种误解的女性还真不少。

痛经主要部位是小腹痛,部分痛连腰骶,这个是没错。但是我认为,在经前、经期、经后呈规律性出现、并且随着月经周期结束而自动痊愈的、以疼痛为主的症状,都是属于痛经范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月经是具有固定周期的,而当上述症状与月经周期呈明显相关性、随经期到来而出现、待经期结束而自行消退,那么它就是属于月经附带的异常症状。

所以也可以这么说,凡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痛症,都可以称为痛经。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教科书的定义可能过于狭窄,不够全面准确。

二、痛经是怎么来的?

中医病因:1、实证,实证病因多是由于患者平时情绪比较抑郁、容易生气、气滞血瘀造成的瘀血阻滞胞宫引起的疼痛;经期前后或者产后感受寒邪、食生冷,或者经期前后冒雨、涉水、游泳,或者久居湿地引起的寒邪阻滞胞宫、瘀血内阻引起的疼痛;平时个人体质是湿热型体质,在经期前后或者产时前后,感受湿热之邪引起的湿热瘀阻胞宫引起的不通;以上三方面都是因为瘀血阻滞胞宫引起的不通则痛,这是实证的主要病机,又是引起病机的主要原因。2、虚证,主要见于二方面:患者平时脾胃较虚弱、饮食不洁,引起气血相对不足,造成子宫冲任失于濡养引起的疼痛;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先天肾气不足,或者由于多产、房劳,损伤肾气引起的子宫冲任失于濡养。以上这二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子宫不荣则痛。实证是不通则痛,包括三个方面;虚症是不荣则痛,分为二个方面,都可以引起经行时的腹痛。平时没有引起疼痛而月经时会引起疼痛是因为没有行经时,由于冲任气血是平和的,而致病因素尚不足以引起冲任,子宫气血瘀滞或者不足,所以平时不会引起疼痛。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到泻溢、气血盛时骤然发生变化,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容易引起病因的干扰,加之体质因素,引起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者失于濡养而引起不通,或者是不荣引起的疼痛。

西医病因: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精神、神经因素。

4、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这些是书上关于痛经的原因,说得长篇累牍,我觉得一没切中要害,二是太啰嗦。

接下来我要写的,基本上都不是教科书上或者百度上的东西,因为概念和定义就不一样,所以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张景岳把痛经分为两类,一种为滞(即瘀。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气滞,或热滞),一种为虚(含气虚与血虚)。景岳先生也说了,大部分时候是滞与虚两者夹杂,因为病是不可能按照书上写的分类分型来生。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药院校的很多毕业生刚出校门时不会看病的原因。

张锡纯大师也认为痛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气虚,一种是血瘀。

我一直反复说,中医的优势在辨证论治,难点也在辨证论治。分析出病因病机,准确辨病辨证,四诊合参,辨清证型,剩下的事情就是手到擒来药到病除了。

三、痛经怎么办?

我见过不少的女性朋友被痛经折磨多年,有的甚至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至少有十数位女性跟我说,每到经期都是痛得直打滚,床上滚地上,地上滚床上,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早点绝经(闭经),来世只想做个男人,再也不想做女人!

那么,这个令无数女人痛不欲生的痛经,到底该怎么办呢? 1、如果是经期或者经前小腹胀痛,经量少,淋漓不畅,色紫暗有块,或者豆腐渣样,待血块排净后胀痛感减轻。这种一般还伴有胸部胀痛。舌头颜色暗红,可能有瘀斑。这种属于气滞血瘀,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什么叫“气滞血瘀”?我们把这四字的顺序稍微调换一下:气血瘀滞,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简单来说,所有的痛证,都是瘀滞,唯一的区别是什么瘀了、什么滞了。那么这种类型的痛经,可以用妇女痛经丸、妇科得生丹、八宝坤顺丸、膈下逐瘀胶囊等。

 2、如果经期或经前小腹绞痛或剧痛或牵拉痛(牵扯到腰部),而且腰腹冰凉,用热水袋或烤灯加热后能缓解,那么这种很明显就是属于寒凝血瘀。这种类型的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特别怕冷,大便稀溏,舌头淡胖,颜色偏暗,舌苔白。

这种类型的我也见过不少,因为女性整体属阴,容易偏向阳气不足,加上我在《妇科常见疾病的两个主要病因与病机是什么?》里面讲的部分原因,导致很多女性身体普通偏寒(寒就是阳气不够、热能不够)。

这种类型相对来说其实更容易治,因为中医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东西,天生就是阳气不足和寒湿的杀手:艾灸。艾灸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人可用,没事在家里点支艾条,自己拿着就能给自己调理身体。艾灸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双向调节。除了寒湿可以艾灸,湿热也可以,阳虚可以,阴虚也可以,气虚可以,血虚也可以……

当然,我要声明一下,艾灸虽然是个多面手,但是我可从来没有说过,艾灸可以包治百病。我几年来一直反复强调,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药物或方法,所以宣称包治百病的人都是骗子、所有号称包治百病的产品都是骗钱的,权健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阳气不足的寒湿人群来说,输液就是最愚蠢的方法,因为那种0-4℃的液体,一瓶一瓶的进入我们的身体,就是在扼杀我们的阳气!我在前面的文章里说过,阳气就等于阳寿,扼杀阳气就等于缩短阳寿!

那么可能有的人会说,我觉得艾灸还是太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有,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胶囊,对寒凝血滞的痛经也有效。

 3、如果在经期或者月经干净后出现小腹绵绵作痛(或连腰骶酸痛),用手按抚一下就会感觉比较舒服,那么这种基本上就是属于景岳先生说的“虚”了,气血虚弱型痛经。这种一般月经量少而稀,色鲜艳或者偏淡,面色苍白或萎黄或晦暗,精神状态比较差,可能会出现头疼,有的女性还会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情况。

气血虚弱有三个办法,一是调理脾胃,加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这种可以称为“曲线救国”;二是直接补气血;三是通过调补肝肾来解决根本问题,这种是属于完全“治本”。

那么第一种可以选用理中丸、六君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这个中成药可能很多会员朋友都很熟悉,因为我觉得它的组方非常巧妙,所以很喜欢用这个药)等,通过健脾养胃来促进饮食的消化吸收。

第二种比较直接,也是大家平常最喜欢用的,因为直接,所以见效会更快一点。补气血的药我上次专门列了一个表(《女性补气血,首选不是阿胶,而是它!》),很详细,基本上可以不用辨证,大家可以直接按照那个表格吃。除了这个之外,还可以选择中成药如:十全大补丸、妇科十味片、乌鸡白凤丸等。

第三种,为什么说调补肝肾才是真正的“治本”?很多人可能认为,气血补足了还不够“治本”吗?其实不一定,因为有的人气血虚的原因是肝肾亏虚,甚至先天肾气不足造成的。这种直接补气血有没有效?当然有效,但是它存在一个“保质期”“有效期”和“因人而异”的问题。真正的本在哪里?在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无论男女,整个生殖系统的问题都归肾管,所以补肾才是根本。李可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那么这种可以选择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安坤赞育丸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愿天下女性不再受痛经之苦!

妇科常见疾病的两个主要病因与病机是什么?盆腔炎是怎么回事?更年期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北京白癜风治疗技术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zt/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