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每月ldquo姨妈痛rdq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36495.html

哎呀,数数手指头,又到每月姨妈来潮的时候了,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席卷心头,为啥呢?

疼啊!!!疼得想要撞墙,想要用手把子宫掏出来扔在地上,想要立誓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的感觉!!!

这是男人绝对无法理解的一种疼痛感受,却是某些女性每月难熬的痛苦经历。

那么痛经一旦出现,最直接的就是口服止痛药,但需要清楚的知道长期反复使用止痛药物是会有依赖性的,而且会容易损伤胃粘膜!

光贴暖宝宝,敷热水袋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能不能自己做些自我调养来止痛呢?

今天我们从人体经络着手,详细讲述了“痛经”的经络之谜,还你一个舒服的经期体验。

一般来说,痛经在中医上属于“经行腹痛”的范畴。

《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常见的痛经可分为5种类型,包括实证:“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寒凝血瘀型”和虚证:“气血虚弱型”、“肝肾亏虚”。

这5类痛经都会在经前或来潮时出现下腹胀痛。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类呢?

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来月经的时候会出现经前胸胀,脾气暴躁。

湿热下注的患者平时白带黄稠,有异味,小腹灼热疼痛,热敷不能缓解。

寒凝血瘀型的患者最喜欢热敷下腹部了。

气血虚弱型的患者来月经时全身乏力,脸色苍白。

肝肾亏虚型的患者月经来潮时会出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潮热汗出。

如何解决痛经问题?

痛经的治疗离不开“一源三岐”冲、任、督三脉,此外与肝、脾、肾三经也紧密相连。

临床常用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来缓解痛经的症状,如关元、气海、肾俞、次髎、三阴交、地机等。

既然痛经与经络气血的通调密切相关,那么应该如何快速解决难缠的痛经问题呢?

建议采用针灸、艾灸等中医外治法配合中药,可以大大缓解痛经。

常用于治疗痛经的外治手段有针灸、艾灸、浮针、耳穴、穴位埋线、腰腹部推拿等。通过这些外治手段,可以很好地起到疏通经络,化瘀止痛的效果。

气滞血瘀型痛经可以选择浮针、针灸、腹部推拿。

湿热下注型痛经可以选择放血、拔罐、刮痧。

寒凝血瘀型痛经可以选择针灸、艾灸。

气血虚弱型痛经可以选择穴位埋线、艾灸、耳穴。

肝肾亏虚型痛经可以选择穴位埋线、艾灸、腰部推拿。

划重点!

介绍几个重要的用于缓解痛经的穴位,大家可以在家自己多多按摩和艾灸哦。

1.三阴交:又叫“妇科三阴交”。此穴针对妇科病症十分有效,凡是经期时间不稳定,白带异常,月经过多,过少,痛经等等,都可以用它来搞定。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

2.关元:顾名思义,是全身元气的汇聚的地方,可以大补元气。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的地方。仰卧位取穴,从肚脐下四横指处。

3.地机: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的作用。

位置: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4.八髎: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的合称。是通治妇科疾病的要穴,具有调理下焦,通经止痛的作用。

位置:相当于骶骨上的四对骶后孔,左右共八穴。

自我按摩的操作要领: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在以上穴位周围点按;

寻找最敏感点,朝着最疼痛的方向按压,把结节揉开,能忍受为度,持续按压1分钟;

按压后局部可产生酸胀痛感,或向会阴及小腹部放射,多次反复按压,疼痛会很快缓解或消失;

八髎除了按揉痛点外,还可以掌心横擦热八髎穴。

这些动作都可以在经前一周和月经期间出现疼痛加重时进行。

艾灸注意事项!

虽然证型不同,但艾灸的方法总体上是一致的。

一般在经前5天至1周左右,开始施灸。

每次选3-4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值得注意的是气血虚弱型的可以在月经后继续灸4天,湿热下注型的不宜艾灸。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痛经呢?

1.避免受凉

经期气血空虚,应注意保暖,不能用冷水洗澡、游泳。

2.劳逸得当

经期失血容易气血损耗,身体疲倦乏力,因此不能剧烈运动,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心情舒畅

肝气郁结的女性,情绪容易失控,出现经期胸胀、小腹疼痛,保持微笑,调控情绪很重要。

4.注意饮食

经期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忌食生冷的食物,如雪糕、冷饮等,预防子宫受寒引起月经不畅,出现痛经。

医生

陈丹姗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tl/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