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月经来潮时或经行前后出现的以下腹部疼痛为主的一种病症,以青年妇女多见。其发生的同时,还常伴有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腰酸乏力等全身症状,月经过后疼痛一般可自行消失。
但是在月经期间,有的女性朋友会感到痛不欲生。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可以缓解痛经的自我推拿保健手法,可以有效缓解经期的不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了解几个穴位
气海
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虚脱、形体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关元
脐下3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小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
血海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便溏腹泻、体倦无力、腹痛等。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胃痛、呕吐、便秘、痢疾、疳积、癫狂、气短、虚劳羸瘦等,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这个穴位在摸的时候一般都有一点胀,压的时候会有痛感。
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遗精、阳痿、荨麻疹等。
合谷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
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等。
常用保健手法
摩腹:用手掌根摩小腹部,动作缓慢柔和,深沉有力,约5分钟。按揉气海、关元、中极、归来、子宫穴各1~2分钟。
擦少腹:用手学掌小鱼际着力,自外上方向前下方斜擦小腹部两侧,以小腹出现温热为度,约次。
擦腰骸:将两手掌根紧按腰骸部,做上下摩擦,以透热为度,约次。
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穴各1~2分钟。
注意事项
自我推拿宜在月经前一周进行为好
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受寒
劳逸结合,调节情绪,避免生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