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弗复方精油,中医传承,灸疗臻品,用食品级中药材根据科学的配伍,采用高科技纳米提纯技术萃取而成。利用热疗的原理,使有效成分快速靶向渗透到指定部位,可排寒祛湿、消除疼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修复组织和细胞、提升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适用于:疼痛症、寒湿症、关节问题、妇科问题、腹胀腹泻、感冒发烧、肠胃疾病及美容保健等。
痛经是指月经来潮及行经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属月经病范畴,是妇科常见病。
症状
行经或经前、经后小腹痛,或伴腹胀、乳房胀痛,或胸胁胀痛。经前痛多属寒凝;痛在经期多属气滞血瘀,痛在经后多属气血虚损。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
通达弗调理:
通达弗量子精油揉腹,通达弗脐疗。
通达弗灸疗取部位:
腹部(神闕、气海、关元);
臀部(八髎)。
通达弗灸疗应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每天2-3次,一般需连续灸疗几个月经周期。注意经期卫生及营养,避免受凉、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禁食生冷食品。经期生气对身体伤害巨大。月经期崩漏患者禁灸,应在平时灸。
通达弗足疗能治疗痛经
泡到小腿(淹过三阴交),
水温45-49,
倒入5毫升(1.5瓶盖)通达弗复方精油,
泡15~20分钟(微微出汗即可)。
平时也可涂抹通达弗量子精油多按揉太冲穴、合谷穴或通达弗灸疗此二穴。
案例
1、福州林某,女,31岁,痛经时坐卧不安,严重时在床上翻滚,用通达弗复方精油敷肚子,40分钟缓解,一小时无疼痛感,持续用一周,次月微疼痛,续用一周,第三月无疼痛感,后保健每月用一周。
2、永春施某,23岁,未婚。主诉:痛经1年。每逢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有血块,量中等,痛引腰骶,夜不能寐。曾多方求治,一直未见明显疗效,每次经前因畏痛都有恐惧感。
刻诊:面色白,口唇发绀,痛苦病容,小腹疼痛,拒按,夜不能寐,胸胀痛,经行不畅,色紫黯,有血块,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脉弦紧。
通达弗灸疗:第一天灸完后疼痛缓解,月经通畅,量中等,小腹部疼痛消除,月经量色均正常。继续施灸4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未再复发。后一直保健灸。
中医治疗痛经的偏方
1、当归白芍治痛经
主治痛经。
当归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灵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怀牛膝、川芎各12克,吴茱萸、肉桂、泽兰、红花、甘草各8克。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每次于月经前5天开始用药,服至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服2~3个月经周期。
2、温经散寒汤治痛经
温经化瘀,散寒止痛。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芦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3、丹参芍药汤治痛经
蜕膜样痛经,症属寒凝胞宫、瘀阻不通,不通则痛。
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柴胡通经汤治痛经
主治痛经。
柴胡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元胡15克,小茴香6克,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下。于经前5天开始服药,6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5、当归赤芍治痛经
清热消肿,行瘀止痛。主治痛经。属热性者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证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5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
痛经的食疗小方案
1、鸡蛋当归姜汤
[用料]鸡蛋1枚,当归15克,干姜5克,红枣15克(去核),陈皮5克,米酒20毫升。
[制作]将当归、干姜、陈皮加水煮沸30分钟,去渣,将鸡蛋打散和米酒红枣放入药汁,再煮沸至红枣烂,饮汤吃蛋枣。
[功效]主要治疗痛经气血虚弱型: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注意事项:热盛出血者禁服当归,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当归;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干姜,且干姜恶黄连、黄芩、天鼠矢。
2、山楂桂枝红糖汤
[用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制作]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3、姜枣红糖水
[用料]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制作]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
[功效]温经散寒,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4、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用料]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
[制作]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
[功效]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5、乌豆蛋酒汤
[用料]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毫升。
[制作]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
[功效]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