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痛经的女人上辈子是折翼的天使,痛经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折磨。痛的厉害了要吃止痛药,甚至上吐下泻......简直让人痛不欲生。喝热水,吃巧克力,贴暖宝宝,能用的方法几乎都尝试了,可还是不能从根本上缓解。
中医是怎样认识痛经的呢,效果如何?以下视频,王玉英老师通过实际案例为您讲解。
这是一位25岁的年轻女士,从13岁初潮时就痛经,疼痛剧烈,伴有呕吐和腹泻。往往是月经第一天痛,痛一天左右结束。比较特殊的是,一般的通经是月经量偏少,而她的痛经伴月经量多。身体偏瘦,cm/42kg。平时脾胃不太好,痛经的时候一天要吐3~4次,还有腹泻,身体好不容易长点肉,每个月痛经之后就又瘦下来了。痛经时腹部热敷也能减轻,但作用有限,严重时还得吃止痛药。痛经当天就诊,面色苍白,舌质淡,脉滑。
王老师分析,患者的痛经得热则轻,遇寒则重,舌质淡,所以有寒,痛经来的快,去的快,只有一天,有气滞特征,气机不畅则痛,气机上逆则为呕吐,气机下陷则为腹泻,辨证为寒凝气滞。治疗上以暖宫理气为原则,用木香、砂仁、乌药、荔枝核、橘核等药为主,配合六君子汤健脾化湿,稍佐补肾和安神的药物。因患者月经量已经偏多,所以未加活血药。之后患者连续服药治疗,以首诊处方为基础加减,有咳嗽时,则处方去党参、白术。到第二次来月经时,痛经减轻约50%,第三次来月经时基本痊愈。之后至今一年左右未发作。
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两大类。本医案的这位女士从13岁月经初潮就开始痛经,属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可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中医对痛经可分为实证、虚证两大类。实证又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等证,虚证有气血不足等证。王玉英老师认为,气滞是痛经的主要病机,抓住调畅气机这个关键,再结合具体证型和症状来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长按识别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