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痛经

点上面“艾灸方法”……

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的症状。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艾灸治疗此病,要在经前3天,取3~4穴施灸,便可以调经止痛。

治疗痛经的穴位:合谷穴、三阴交、中极穴、太冲穴、膻中穴、肾俞穴、太溪穴、地机穴

一般艾灸

01

合谷穴

合谷穴的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掌骨间的凹陷处。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0~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0

三阴交穴

三阴交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小腿内侧,骨踝突出处上方量出约4横指宽处的骨骼后侧边缘就是三阴交,按压时会稍微感觉疼痛。施灸方法:温和灸。取坐位,手执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约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调理气血。

03

中极穴

中极穴的位置:中极穴位于身体的中心线上,在距离肚脐下方6横指宽处。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站于一旁,手执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厘米,平行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益肾兴阳,通经止带。

辨证加灸

症状:经行不畅,经血紫暗,经净疼痛消失。

04

太冲穴

太冲穴的位置: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功效:活血通络。

05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躺,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功效:活血通络,行气解郁。

症状:隐隐作痛,喜揉按,经色淡,量薄,经期神色疲乏无力,腰部有酸胀感。

06

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左右腰骨最高点连线与脊椎中线的交点附近为第4腰椎,向上数到第腰椎下方的凹陷处,再向左右两侧各旁开横指宽处就是肾俞穴。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或每周灸3~4次,每次灸15~30分钟。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07

太溪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施灸方法:此穴可自行施灸,采用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或每周灸3~4次,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小腹绞痛并有冷感,得温痛减,痛连腰背,行而不畅。

08

地机穴

地机穴的位置:地机穴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左右腿各有一穴。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功效:调气血,疏通经络。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zt/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