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痛的领悟痛经的中医调理方案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

1.痛经概论

妇女行径期间或行径前后,发生小腹疼痛,甚至剧痛难忍,随着月经周期持续发作,这种症状,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根据医学调查显示,国内有百分之三十以上女性有出现痛经的情况,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为,往往会影响日常生活及运[1]。

2

2.中医对痛经的基本认识

痛经的最早论述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张仲景认为此病乃瘀血阻滞所致。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月水来腹痛候》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下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认为本虚标实乃此证的临床辨证要点。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记载:“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认为痛经因寒凝所致,所创立的“温经汤”用于治疗寒凝引起的痛经,一直沿用至今。金元时代,朱丹溪以气血立论提出气滞、气血俱虚、血瘀等均可引起经行腹痛。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经行腹痛,有虚有实”提出以虚实立论。清代傅青主提出了五脏与痛经的关系,认为此病与肝郁、肾虚、寒湿有关。现代医家多认同痛经的发生在经期及其前后,由于气血变化,瘀血阻滞胞宫、冲任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中医将痛经的病因病机大致概括为:风寒湿乘,气滞血瘀,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四种[1]。

2.1风寒湿乘型:

因先天不足,禀赋虚弱,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加上经期感受寒邪,过食寒凉生冷,或冒雨涉水,久居湿地,寒湿客于冲任、胞宫,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导致痛经。主要证候:证见经前或行径时小腹疼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红或紫,手足不温,畏寒,苔白润,脉沉,治宜散寒利湿,温通血脉。

2.2气滞血瘀型:

女子善郁,血随气行,气郁抑而不舒则滞滞则血结。证见:渐进性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呈胀痛,痛处固定,经来不畅,淋漓不尽,或经来多,血色紫暗有块,块下则疼痛减,胸胁、乳房作胀,或腹中有块,固定不移,经期肿块胀痛明显,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弦涩或弦缓。

2.3气血虚弱型:

证见月经量少色淡,质稠,经后小腹隐隐作痛,乏力,面色苍白,脉细,治宜着重调补气血。

2.4肝肾亏损型:

中医认为,月经的来潮与肾有密切关系。《内径·上古天真论篇》云“:女子二七,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妇人良方大全·室女脉不通方论》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即盈。”均言肾气旺盛,精冲血旺。任脉冲盛,月经始能正常来潮。若禀赋虚弱,或多产、房劳损伤,经血不足,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

1

3、辨证分型论治

王采文[2]认为痛经关键是“瘀”,除湿热蕴结型为继发性痛经特有证型外,原发性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四型,“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辨证无论虚实均加活血药。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以膈下逐瘀汤加减;寒凝血瘀证治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以少腹逐瘀汤化裁;气血虚弱证治以圣愈汤加减;肝肾亏损证治以调肝汤加减。罗元恺[2]将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滞、瘀热壅阻、气血虚弱四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和寒凝血滞型多见,对于气滞血瘀型治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加减;寒凝血滞型治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瘀热壅阻型治以清热凉血、活血通经,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血虚弱型治以补益气血,圣愈汤加减。

专方治疗

(1)专方治疗,黄绳武[2]治疗痛经重补养经血,认为经期经血外流,在经血不足之时有兼气血瘀滞致痛,其机制为气血不和对痛经的治疗遵循“通”的治则外,还注重培补耗损不足,注重补养精血。以四物汤为基本方,补中有养、活中有养,通治血中百病。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又为血中气药行血气,熟地黄、芍药血中血药养精血。王琨[2]等认为痛经机理主要是瘀血阻滞胞宫,使经行滞涩,不通则痛,予玄灵汤(延胡索、五灵脂、白芍、当归、川芎、甘草),寒凝血瘀型加艾叶、吴茱萸。

周期疗法

(2)周期疗法夏桂成[2]自创补肾调整月经周期理论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分经调周,整个月经周期分7个时期治疗:行经期祛瘀、经后初期养血滋阴、经后中期滋阴助阳、经后末期阴阳并重、经间排卵期活血补肾、经前期补肾助阳、经前后半期助阳健脾,疏肝理气来调整。郑绍周认为原发性痛经以肾虚为本,肝郁为关键,且与脾胃有关。凡属肝郁型痛经,治疗应在经前期。肾虚型痛经可周期性地运用补肾活血法,经后期采用滋阴补肾,佐以疏肝;经前期温肾调肝,以补冲任;月经期血海满溢,应活血化瘀,理气通经,因势利导,使月经畅行。

中成药治疗

(3)中成药治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药剂型越来越倾向便利。中成药携带、服用方便且有效,受到患者的青睐。王燕用定坤丹治疗原发性痛经例,总有效率90.0%。孙维峰等用脉血康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87.5%[2]。

其他治法

(4)其他治法针灸、穴位贴敷、耳穴、中药灌肠、理疗等方法治疗痛经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针灸治疗痛经,实证应行气散寒、痛经止痛,以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为主穴,寒凝配以归来、关元,气滞配以肝俞、太冲,腹胀配以天枢、足三里,胁痛配以支沟、阳陵泉,胸闷配以膻中、内关;虚证应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为主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头晕耳鸣加百会、悬钟。

4

4.食疗调理痛经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首先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种易做、养眼,关键是美味的养生粥:

1枸杞艾草粥:

材料:大米75g,枸杞25g,艾草和盐或蜂蜜各适量。

做法:大米洗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枸杞洗净,在温水中泡软,捞出备用。艾草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加入枸杞、艾草小火熬成粥,加入盐或蜂蜜即可。

功效:艾草性味辛苦,具有止冷痛,理气血,温经散寒的作用。

4当归红枣粥:

材料:当归15g,红枣50g,白糖20g,粳米50g。

做法: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g,先煎浓汁g,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煮至粥成。

功效:红枣能活血补气,美容养颜;当归能补血活血,调理月经,止痛化瘀,润肠通道。

4鲜益母草粥:

材料:益母草60g(干品30g),粳米50g,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后与红糖、粳米共同至粥成。

功效:红糖能有效减轻痛经的痛感,为身体提高热量,帮助经血排出,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去瘀血、抗凝血、止痛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还能美容养颜,减轻子宫痉挛所带来的痛经,增加子宫兴奋。

结语:

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主要采用NSAIDs、避孕药等来缓解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中药治疗痛经有独到之处,方法多样但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微观指标与证候的特异性关系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对每一种证型如都能研制出一种经典便于服用的中药剂型,将更方便于患者[1]。

参考文献:

[1]赵盼,宋素英,佟继铭.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承德医学院学报..01:-.

[2]王艳英.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杂志,.07:-.

温馨提示:

本文由岐黄微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zt/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