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疾病〗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十七椎穴为经外穴名。见《千金翼方》。位于第五腰椎棘突和第一骶椎假棘突之间处。主治腰骶痛,坐骨神经痛,痛经,外伤性截瘫等。灸3-7壮或5-15分钟。
十七椎Shiqīzhuī
[类别]奇穴[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别名]十七椎下(《针灸孔穴其及疗法便鉴》)、腰孔(《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上仙。
[释名] 中医学称第一胸椎为一椎,第五腰椎为十七椎,穴在其棘突下,故名十七椎。
[出处] 《千金翼方》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局部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棘间皮下神经丛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主治] 腰骶痛,腿痛,痛经,崩漏,遗尿。
[方例]
产后腹痛:十七椎、中极、关元、三阴交、中髎、天枢、归来。
痛经:十七椎下、关元、中极、气冲、太冲、地机、血海、次髎。
[刺灸法] 直刺1.5~2寸。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责任编辑:忍冬(07)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黄帝内经一聊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