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痛经选用止痛药副作用大,谨慎使用。
1、目前常用的止痛药,大多是解热镇痛药,虽然对病发当时会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但如果长期依赖的话,会对肠胃造成较大刺激,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消化道内出血。而且,服用止痛片过多,会造成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记忆力衰退和失眠等不良后果。
2、止痛药对付痛经,只适用于生殖系统器官无病变的情况。如果是因为子宫生病才痛经,那么随意服用止痛药对身体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止痛药治标不治本,仅仅短期内缓解症状而已,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之后依然会发病,久而久之,难免不会对止痛药形成依赖,甚至会影响身体的其他功能,比如生育。
根据不同症状,辨证选用药膳。
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夫为医者,当须先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意思是说治疗疾病,首先应选用食疗,因为最安全,食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再选用药物治疗。
在多年的中医医疗实践中,我们的祖先积累并遗留了很多简单、方便、有效的治疗痛经的药膳,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使用,必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一、气滞血瘀型
疼痛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经血情况:经血量正常或少,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暂减
伴随症状:可能有乳房胀痛,胸闷不舒
药膳方
红花饮
红花、苏木、当归各10g,共煎,煎好过滤取汁去渣,兑入白酒,红糖,分三次经前温服。
玫瑰花茶
玫瑰花5g,加红糖适量,泡茶代茶饮,经期服用。
二、寒凝血瘀型
疼痛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敷热水袋后疼痛减轻
经血情况:经血量少或推后,色紫黯有块
伴随症状:怕冷,手足发冷
此类型平时切忌吃生冷的食物,比如冰冻饮料、雪糕等;不要穿露脐装,注意保暖。
药膳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克、生姜15克、当归15克、料酒、盐适量。
做法:
1.生姜洗净、切片;当归洗净,用清水浸软;
2.羊肉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焯去血水,捞出切块;
3.羊肉加入料酒少许,加水烧开,加入生姜再次烧开;
4.转小火慢炖1.5小时,或高压锅压煮30分钟;
5.加入当归再煮15分钟即可。
三、湿热瘀阻型
疼痛类型: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
经血情况: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粘液。
伴随症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
药膳方
郁金鸭
材料:郁金10g,山楂10g,金针菜9g,嫩鸭半只(约g)。
做法:
1.先将嫩鸭洗净后剁成五六块,用料酒、盐、胡椒粉适量涂搽,然后静置2小时;
2.郁金浸软、洗净;
3.把腌浸的鸭入锅,上放郁金、山楂、金针菜,并加盐少量以及清汤,放旺火上蒸约90分钟,鸭熟时调味食用。
四、气血虚弱型
疼痛类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感。
经血情况: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伴随症状: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乏力。
药膳方
四物汤
材料: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
做法:三碗水煮成一碗,或以上药材放入保温杯、闷烧杯中加入开水ml,闷盖40-60分钟,即可服用。
用法:生理期结束后第3天开始喝“四物汤”,早晚两次,连续喝10天。
五、肾气亏损型
疼痛类型: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伴腰骶酸痛
经血情况: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伴随症状: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健忘失眠
药膳方
黑豆米酒鸡蛋汤
材料:黑豆60g,鸡蛋2枚,黄酒(或客家娘酒)50ml(可根据个人酒量适当增加).
做法:
将黑豆、鸡蛋同煮,蛋熟后去壳,加入黄酒再煮,煮至豆熟,吃蛋喝汤。
痛经调理,侧重药膳
很多时候病症并不像以上所说的证型单一发生,大多数时候是兼夹在一起发生的,这时可以区别哪个症状更明显,侧重选用药膳。如果还是比较难以区分,那可以让中医辨证区分使用。
对于那些痛经的女性来说,首先需要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平时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增强体质,这些都有助改善经痛。
?Theend?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由汇群养生(HQYSDYH)整理编校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戳图片看历史文章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