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寄生虫学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寄生于人、猪、犬、猫等多种动物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近年来,我国不断有人集体感染旋毛虫病的报道,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是肉品卫生检验项目之一。

旋毛虫(Trichinellaspiralis)属于毛形科(Trichinellidae)、毛形属(Trichinella)。

.形态特征成虫细小,呈线形,白色,肉眼几乎难以辨认。虫体前部为食道部,较细。食道的前端无食道腺围绕,其后的全部长度均由一列相连的食道腺细胞所包裹。虫体后部较粗,包含着肠管和生殖器官。后部长度占虫体一半稍多。生殖器官为单管型。雄虫大小为(.~.6)mm×(0.0~0.05)mm,尾端有泄殖孔,其外侧为一对呈耳状悬垂的交配叶,内侧有2对小乳突,无交合刺。雌虫的大小为(~)mm×0.06mm。阴门位于虫体前部(食道部)的中央。胎生。

刚产出的幼虫呈圆柱状,长为80~20μm;到感染后第0d,幼虫长大到mm长,宽5μm。幼虫在感染后第7~20d开始卷曲盘绕起来,位于肌纤维内的梭形包囊之中。

2.发育过程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宿主先为终末宿主,后变为中间宿主。宿主因摄食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肌肉而受感染。包囊在宿主胃内释出幼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变为性成熟旋毛虫成虫。雌雄虫交配后不久,雄虫死亡,雌虫钻入肠腺中发育,于感染后7~0d,开始产幼虫,幼虫产于黏膜中,有时直接产于淋巴管或肠绒毛的乳糜管中。雌虫在肠黏膜中的寿命不超过6周。雌虫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胸导管,再到右心,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被带至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横纹肌纤维内的才能进一步发育。幼虫在活动量较大的肋间肌、膈肌、嚼肌中较多。随着幼虫的发育,从感染后第2d开始,肌纤维逐渐形成包囊,幼虫盘绕于包囊之中。充分发育了的幼虫,通常有2.5个盘转。包囊初期很小,最后可长达0.25~0.5mm,肉眼可见。包囊呈梭形,其长轴与肌纤维平行,有两层壁,其中一般含一条幼虫,但有的可达6~7条。约6个月后包囊壁增厚,囊内发生钙化。包囊钙化并不意味着囊内幼虫的死亡。包囊幼虫的生存时间,随个体的不同,从数年至

猪、犬、猫、鼠是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野猪、狐、狼和熊等野

生动物,其中猪是人类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感染旋毛虫主要是由于吞食了鼠。鼠为杂食,常互相残食,一旦旋毛虫侵入鼠群就会长期地在鼠群中保持平行感染。因此鼠是猪旋毛虫病的主要感染来源。某些动物的尸体、蝇蛆、步行虫以及动物粪便中未被消化的肌纤维都能成为猪的感染源。另外,用生的废肉屑和含有生肉屑的泔水喂猪也可以引起猪的感染。

犬的活动范围广,吃到动物尸体的机会比猪大得多,对动物粪便的嗜食性也比猪强烈,因此许多地区犬旋毛虫的感染率比猪高许多倍。

人感染旋毛虫多由生吃或食用不熟的肉类而引起。此外,切过生肉的菜刀、砧板均可能偶尔黏附有旋毛虫的包囊,亦可能污染食品,造成感染。由于犬肉、野生动物肉等均未列入肉品卫生检验范围,因此,生吃犬肉和野生动物肉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旋毛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除了人、猪、鼠、犬、猫、熊、狐、狼、貂等之外,几乎所有其他哺乳动物也均能感染旋毛虫。某些昆虫、海洋动物、甲壳动物也能感染并传播本病。

肌肉旋毛虫抵抗力很强,低温-2℃可存活57d。盐渍和烟熏只能杀死肉类表层包囊里的幼虫,而深层的可存活一年以上。高温达70℃左右,才能杀死包囊里的幼虫。在腐败的肉尸里的旋毛虫能存活00d以上,因此鼠类或其他动物的腐败尸体,可相当长期地成为传染源。

由于人因食入生的或不熟的肉类而感染,因此,常呈群体性暴发,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人感染旋毛虫症状显著,但与感染强度和人身体强弱不同有关。成虫侵入黏膜时,引起肠炎,严重时有带血性腹泻,称为肠型旋毛虫病。感染后5d左右,幼虫进入肌肉,引起肌型旋毛虫病,其主要症状为急性肌炎,发热和肌肉疼痛;同时出现吞咽、咀嚼、行走和呼吸困难;脸特别是眼睑水肿,食欲不振,显著消瘦。轻微感染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多因呼吸肌麻痹、心肌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和毒素的刺激等而引起死亡。旋毛虫对猪和其他动物的致病力轻微,往往不显症状。

旋毛虫侵入肠黏膜时可导致急性卡他性肠炎,黏膜增厚、水肿、黏液增多和瘀斑性出血。幼虫进入肌肉可导致肌细胞横纹消失、萎缩、肌纤维膜增厚等。同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从感染后第d开始,到第2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在感染后第6d仍高出正常值的倍以上。

生前诊断困难,以肌肉检查发现幼虫为主要诊断手段。

.压片镜检法取可疑肌肉,自肉上剪取麦粒大小的肉样2粒,使肉粒均匀地在玻片上排成一排,用另一玻片压紧,置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包囊幼虫即可确诊。动物常取膈肌,人可通过肌肉穿刺采集肉样。

2.肌肉消化法取肉样00g,搅碎,置消化液中消化后离心,取沉淀显微镜下检查,发现幼虫即可确诊。该方法多用于动物宰后检验。

.免疫学诊断主要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该类方法通常作为虫体检查的辅助手段。

.治疗人的旋毛虫病治疗药物较多,主要的抗虫药物有阿苯达唑(丙硫咪唑)、甲苯达唑、噻苯达唑、氟苯达唑等。在抗虫的同时,应对症治疗。

动物旋毛虫病由于生前诊断困难,多不予治疗。若要治疗,抗虫药物可选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2.预防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犬肉以及野生动物肉等。

科学养猪,提倡圈养。不用含有旋毛虫的动物碎肉、内脏和泔水喂猪。

猪粪堆肥发酵处理。

开展灭鼠工作,防止猪、犬等动物吃到鼠尸。

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未获卫生许可的猪肉不准上市。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定点屠

宰场的废水、血液、碎肉屑、废弃物等应该无害化处理。

学习是一种习惯,

分享是一种美德!









































白癜风没有医治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zt/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