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
治疗结果:痊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
4典型病例
李某,女,19岁,学生,年4月24日就诊。痛经反复发作3年,自诉从16岁月经初潮时,即出现腹痛。此后每次月经前1~2日开始腹痛,甚者剧痛难忍,持续不减,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腰酸坠痛,经量不多,色紫黑,无血块,需用止痛药及止痛针方能暂时缓解。就诊时正值经期第1天,量少色黑质稀,小腹剧痛,腰酸痛,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同时伴有恶心,烦躁,大便溏泻,1日1次,舌质暗淡,边有瘀斑,脉沉细涩。证属肾虚血瘀,治宜温肾健脾,调肝化瘀,理气止痛。方药:熟地30g,菟丝子15g,川断15g,蒲黄10g,赤芍10g,红花10g,当归10g,山楂15g,柴胡10g,川楝子10g,元胡10g,枳壳10g,干姜3g。服药3剂,血量增多,色红有血块排出,腹痛大减,四肢已温。原方又服2剂,腹痛消失,诸证已除。嘱患者下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药,调理3个月经周期,腹痛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中医认为诱发痛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寒凝经脉,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等。但对于青春期痛经来说,多与子宫发育不良或发育畸形有关。祖国医学认为,先天发育与肾有密切的关系,如先天肾气不足,肾精亏损,则冲任脉空虚影响月经的正常来潮,出现一系列机能失调症状,因此笔者认为,痛经与肾虚关系极为密切。益肾调肝活血法,重用熟地、菟丝子,取其补肾精养血之功效,肾气足,精血旺,瘀血去,则血行通畅,经脉充盈,而痛经自解。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调经;红花、蒲黄、山楂活血化瘀止痛;柴胡、枳壳、川楝子、元胡疏肝理气止痛;干姜温通经脉,使气血调畅,通则不痛。诸药配合,益肾调肝,化瘀止痛,临床效果满意。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天津中医》0年04期。○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I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