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dysmenorrhea)指在妇女在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半腰部酸痛不适,甚至难以忍受,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痛经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0%妇女均有痛经,其中10%痛经严重。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有大片的子宫内膜,后一种情况也称作膜样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一、痛经概述: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二、痛经分类(西医):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其原因为子宫口狭小、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
继发性痛经: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三、病机(中医)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其中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的“不通则痛”为实证。由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为虚证
四、辩证(中医)
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多属实证;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多属虚。如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小腹是子宫所居之地,其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若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若隐痛、坠痛、喜揉喜按属虚证;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属实证。灼痛得热反剧属热,绞痛、冷痛得热简轻属虚。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属血瘀;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属气滞。临床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及素体情况和病史综合分析!
操作方法:
1.高发热敏穴位区域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关元,子宫,次髎,三阴交等穴区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2.热敏灸操作步骤
(1)关元,子宫穴三角温和灸,自觉热敏感至腹腔并扩散至整个腹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温补元阳,暖胞宫,散寒止痛。
子宫穴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功效:调经止痛
(2)次髎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向下至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次髎穴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出
功效:调经止痛
(3)三阴交穴双点温和灸,部分的感传可直接到达腹部,如感传仍不能上至腹部,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腹部,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三阴交和腹部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三阴交穴
定位: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功效:调血通经,祛瘀血止痛
3.灸疗疗程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天1次,自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连续5天为1个疗程,共3个月经周期。
在国耀中医学堂您不仅可以自我健康的调理,还会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专家,欢迎您加入国耀中医学堂。
想了解更多的知识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