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疼痛青年女性痛经的疾痛叙事研究

遭遇疼痛:青年女性痛经的疾痛叙事研究

痛经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多数女性的痛经都是原发性的,痛经也给她们带来各种不同的疼痛体验。本文通过青年痛经女性的疾痛叙事,展现不同痛经女性个体对痛经的体验、认知以及应对策略。疾痛具有社会效应,痛经的社会效应在女性的生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也影响着她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在中医西医的话语体系下,对于痛经也形成不同的解释逻辑。痛经的疾痛叙事,可让社会加深对痛经的理解认知,在诊治时也能寻求更恰当的方式。在医学人文领域下,基于痛经的疾痛叙事也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痛经、疾痛叙事、身体规训、医学人文

1引言

痛经,指的是女性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并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症状,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痛经,其中原发性痛经(PD)者占多数。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女性痛经现象基本上都属于原发性痛经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对于女性月经和痛经现象并不陌生。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年,在我们知识获取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对于女性的痛经总有耳闻,但是不同的个体对于痛经又有不同的认知与想象。譬如我们常可以听到身边女性朋友对身体痛经的抱怨,谈到因为痛经限制了她们诸多社会行为;有女朋友的男生也常会因为女朋友的痛经却无能为力而感到苦恼,甚至男女两性关系会因为痛经这个问题而受挫。各社交网络平台也都有一些关于女性痛经的疼痛体验叙述,也衍生出了一些基于女性痛经的网络段子。就连一直风靡网络与现实空间给予男性独特的性别标签“直男癌”,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不理解女生的痛经,不会关心女生,在女生痛经的时候只会说多喝热水甚至说厉害了”。由此可见,痛经作为一种女性的身体疼痛状况,早已超越了女性身体的范畴,成为一种社会层面的问题,而显示出了更多的社会效应和社会意义。

痛经专发于女性,而古时女性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加上资源缺乏,月经期间的不适或疼痛常被大众认为应该忍受。在很多人类学的民族志作品中,对于女性月经现象也有诸多的描述,其中尤以月经禁忌居多。在对于非西方社会的大量文字记载中,就有很多关于月经禁忌的离奇描述,这也是早期人类学家研究月经禁忌的基础。其中弗雷泽的经典人类学著作《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详实的月经禁忌资料,指出月经禁忌在原始民族中是相当普遍的,那些被月经期间妇女触摸过的东西也会致人死亡,而形成了月经中的女人是“危险而神圣”的地方观念。弗雷泽通过田野材料进而分析认为,少女月经初潮时普遍会受到许多限制和幽闭,其主要原因是原始人对经血的极端恐惧。隔离月经期间的妇女的目的就是要化解经血的危险影响。除此之外,韦斯特马克、涂尔干和费罗伊德等人类学家对于月经禁忌也有诸多的研究。随着人类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学者对月经禁忌的研究更加转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tz/7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