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是现在大多数女性经常容易出现的情况,也是困扰大多数女性的问题,“痛经太难过了,疼到呕吐、浑身出汗、脸色发白、手脚冰凉。”“就像有人在子宫里面打你,像有块大石头在肚子里往下坠。最后痛晕过去,昏睡几小时才能好些。”这些都是女孩子们对痛经的描述。那么痛经有什么特殊的代表意义吗?其实有痛经的女性,很多都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个令所有妇科医生“头疼”的问题,这种疾病不会要人性命,但是当它和“大姨妈”合体的时候,就能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孩瞬间疼到虚脱,而且它还会一年比一年严重,像蒲公英一样到处散播,就算手术都无法切干净,被妇科肿瘤医师称为“良性的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辅助生殖医生的大麻烦。在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之初,就有医生发现: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不育的比例非常高,即使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成功率也比单纯输卵管堵塞的患者要低。
那么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呢?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和吸收养分的土壤,也是产生月经的基地。正常的子宫内膜,应该生长在宫腔里的。但是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长在了宫腔以外的部位时,就被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哪些部位是经常发生的呢?最常见的部位均位于子宫的周边,比如卵巢、子宫直肠窝、骶韧带、圆韧带、阔韧带等,也常被称为“盆腔里的沙尘暴”。
为什么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呢?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是学者们提出的假说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这是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种假说,也最容易理解。这种假说认为,月经血逆流,导致脱落的子宫内膜随着经血倒流到盆腔并种植下来,从而形成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样,剖宫产术后的腹部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能用该学说解释。
(二)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解剖学研究人员在一些女性的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及盆腔静脉中发现了子宫内膜组织,分析这是导致远离盆腔器官如肺、手、大腿、肌肉等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
(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一些研究认为,卵巢上皮、盆腔腹膜在胚胎期均来自于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在出生后,这些地方的体腔上皮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化生能力,在受到经血、慢性炎症的刺激后,均可从卵巢或者腹膜的上皮直接转换成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
(四)免疫学说
免疫学说认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抗子宫内膜抗体、补体C3改变,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改变及腹腔中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被抑制,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痛经及慢性盆腔痛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主要症状之一,其典型表现是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诉经期下腹部和腰骶部疼痛,呈持续性,有时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及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后消失。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下腹痛及下坠感,或月经中期及经前腹痛。偶有月经干净后腹痛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病变程度并不呈正比,粘连严重、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可能并无症状,而盆腔内散在的小病灶却可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因此,痛经不能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依据,也不能用于判断病情的轻重。
(二)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率高达40%~50%。
(三)月经失调
常表现为经量增加、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可能与卵巢实质破环、不排卵、黄体功能不良或合并子宫腺肌病有关。
(四)性交痛
若其病灶在直肠子宫陷凹处,会使局部组织水肿、粘连且子宫后倾,性交时,阴道穹窿受阴茎碰撞牵扯了病变的组织,引起性交痛,尤其是月经来潮前最明显。
(五)其它
肠道内膜异位症、瘢痕部位内膜异位症、肺内膜异位症等。
哪些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判定自己是否患有该病呢?
一.腹腔镜检查
是目前诊断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哪些情况要首选腹腔镜检查?
①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患者②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血中CA浓度升高者③病史典型、妇科检查有阳性体征而B超无阳性发现者。
二.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B超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重要方法。B超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囊内有细小的絮状光点。由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B型超声图像特异性稍有欠缺,故单纯的B超检查不能作为确诊的标准。
三.CA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的CA浓度增高,但一般很少超过kU/L。如果患者的CA超过了kU/L,必须排查恶性肿瘤的可能。CA虽然不能单独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或鉴别诊断的指标,但却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监测疾病的复发情况和药物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
四.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志抗体,特异性90%~%,但敏感性不高,故临床应用并不非常广泛。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