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指南极简解读欧洲IgA血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因为看到一则感人的新闻,想要解读一下IgA血管炎的指南。

10月16日的央视关于西安一49岁去世的小儿眼科医生邢咏新的新闻,感动我的有两点:一是她对病人的诚意和爱心,她有一个装满玩具的布袋子,用来抚慰哭闹不配合的孩子;二是她遗言捐出眼角膜和遗体,分别给需要的病人和医学院。能做到这两点的医生我相信一定是个好医生,但是,对这样一位好医生的宣传中却充满了不靠谱的医学知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错误的医学知识会误导很多病人,尤其出自央视这样的媒体。媒体事先应该咨询一下靠谱的专家,或者阅读一点专业文献,这又不是多难的事。

央视报道中有哪些医学知识是不靠谱的呢?简单地说,关于邢医生的病“过敏性紫癜”的说法,几乎全是不靠谱的。以下一一列出。

报道说“过敏性紫癜”是“罕见病”,这完全不对啊。这个病可以说是儿科和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什么时候升级为“罕见病”了?

说邢医生“4岁时被查出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但限于当时的医学水平,很多年后才确诊为“过敏性紫癜”。这也完全说不通,因为过敏性紫癜是一个常见病,诊断根本不难,不需要什么高深的诊断技术,何至于要多年后才确诊?况且,过敏性紫癜也不是什么先天性的疾病。

我们确定一下,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病,不是罕见病,不是疑难病,也不是先天疾病。央视三联错。

而从后面的描述看,错的还远不止这些。比如,说医生预言邢医生的过敏性紫癜会使她活不过40岁,这预言使得邢医生觉得40岁后的每一岁都是赚的。

过敏性紫癜是一个自限性疾病,1/3的病人半个月内会自行缓解,2/3的1个月内缓解,病程超过8周的不到5%。即使是出现慢性的肾损害,以今天的技术,也大概率可以维持接近正常的寿命。哪个医生这么神,敢准确预言病人活不过40岁?当自己是张仲景当病人是王璨?

过敏性紫癜不是致命性疾病,医生也不是算命先生,又两错。

然而,我们看邢医生同事的描述,说邢医生常年带病上班,经常腿太痛,腰太痛,需要坐轮椅;经常发烧要吃退烧药;身上有伤口需要吃“消炎药”;还要吃控制心率的药,还需要吸氧。这是过敏性紫癜吗?

过敏性紫癜,顾名思义,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紫癜。部分有腹痛,多表现为脐周的急性疼痛,在专业医生的口中怎么会与“腰痛”混淆呢?少数也有关节痛,但多不严重,也不能混说成“腿痛”啊。至于经常有伤口感染、心率快、需要吸氧,这些与这个病几乎不相干啊;除非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复杂表现。那直接说清楚医生过敏性紫癜导致慢性肾衰竭不就清楚了吗?那么,最后三个月住院治疗是在做肾透析吗?也完全没有交代。

总之,一个难得的好医生,自己的治病经历却给人以一种不靠谱的感觉,要么是误诊误治了,要么是宣传不实。

以上是引子,以下言归正传。

“过敏性紫癜”这个病名实际上已经过时了。在最新的国际血管炎分类标准(年CHCC标准)中,被正式改为“IgA血管炎(IgAvasculitis,IgAV)”。之所以有此一改,是因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个病的本质不是“过敏”。过敏是指I型和IV型变态反应,而本病是因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起的III型变态反应。所以,“过敏性紫癜”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不要执着地去查过敏原。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一吃海鲜就发。那也不是过敏,那叫食物不耐受。

CHCC标准把血管炎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变异性血管炎、单器官性血管炎、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血管炎和与可能的病因相关的血管炎等几类。

其中,小血管炎又根据血管壁上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多寡分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王林大师得的就是这个病)和免疫复合物性小血管炎,后者又细分为四种,其中一种就叫IgA血管炎。国内一直到年出版的第9版《内科学》还在坚持用“过敏性紫癜”的旧称,权威教材尚且如此滞后,又怎能苛责媒体人呢?

年,欧洲发布共识建议《免疫球蛋白A血管炎的诊断和治疗》,这是第一部基于循证的IgA血管炎指南,包括7条诊断建议和19条治疗建议。简单介绍如下:

关于诊断,仍然采取年的欧洲分类标准。对于儿童,如果血小板不减少,表现为典型皮损(以下肢为主的对称性可触性紫癜),基本就可以确诊。所以这不是疑难病。如果同时伴有弥漫性腹痛、关节痛、肾损害(血尿蛋白尿等)之一,确诊更无疑。

如果不是典型皮损,需要做IgA特异性免疫荧光染色的皮肤活检,阳性自然可以确诊,阴性的却不能排除本病。值得注意的是,取皮肤活检时,要选择24小时内新发的皮疹,阳性率会更好。

诊断中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肾功能的评估,因为这是决定治疗和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病人都应该评估肾功能,常用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液分析(血尿、尿蛋白/肌酐比值、尿白蛋白/肌酐比)。如果达到严重尿蛋白(mg/mmol至少4周)、持续中度尿蛋白(-mg/mmol)或eGFR受损,就要做肾脏活检。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在以前的教科书中,都未提及肾活检。可以说,关于诊断的7条建议中最精髓的一条就是,做肾功能评估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做肾活检。

19条治疗建议谈的是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镇痛。对于IgAV相关的关节痛和腹痛,都应给予足够的镇痛治疗,若肾功能正常,则非甾体镇痛药无禁忌。以今天的镇痛技术,IgAV引起的疼痛根本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如果竟然成为一个问题,那一定是镇痛用药不到位。

二是关于激素的使用。仅在以下情况下适用激素:睾丸炎、脑血管炎、肺出血、其他严重的器官或致命性血管炎、严重腹痛/或直肠出血等。不能把激素作为预防IgAV相关肾炎来使用。可以口服标准剂量,也可以静脉冲击疗法。

三是关于IgAV相关肾炎的治疗。如前所述,这是重中之重。

我们首先要明白,IgAV绝大多数可以在8周内完全缓解。绝大多数病人只需要观察和对症治疗(比如镇痛)就可以了。以前的教科书上提到的如抗组胺药(异丙嗪、扑尔敏、息斯敏、克敏嗪、西米地丁及钙剂等)和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曲克芦丁、卡巴克络等)都没有可靠的证据。

少数出现肾损害的才需要在肾活检后根据不同分级进行规范的治疗,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ACEI。流程详见下图:

图中代号:GFR:肾小球滤过率;AZA:硫唑嘌呤;MP:甲基强的松龙;MMF:吗替麦考酚;IV:静脉给药;CYC:环磷酰胺;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总结一下:IgA血管炎不是过敏,不应该继续叫“过敏性紫癜”了;诊断一般不难,如果难,做皮肤活检;所有的病人都应该详细评估肾功能,并知道什么时候该做肾活检;绝大多数随访观察或予以镇痛就可以了;少数有较严重肾损害(以及其他严重脏器损害)的才需要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ACEI。

IgAV血管炎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轻症时过度治疗导致的各种药物副反应(包括严重的药物性肾病),以及重症不能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戒之戒之。

余向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tz/6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