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痛经

品自主健康,圆满养生

关于月经病

从二七天癸至,到七七地道不通,月经可以说是与女性相伴半生的朋友。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也就是差不多从十三、四岁月经初潮,到五十岁前后绝经,三十几年的跨度。现在生活条件好,女孩子月经往往提前来,延后走。

这位朋友,常常让人欢喜让人愁。有统计显示,50%的女性遭受过痛经的病苦。

月经病的问诊很重要,中医学生都知道张景岳的《十问歌》,“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月经方面,的确要详细问诊。简单一句“月经正常吗?”是问不出来问题的。

多年前,临床上遇到过一个女孩子,那年已经十九岁了,从月经初潮以来,一直痛经,自己却以为是正常的。“我妈妈说女孩子来事儿都痛的呀,我一直以为大家都痛的。”遇到这样的孩子,感到特别心疼。还有一些女性朋友,认为月经有血块是正常的,不是说月经是瘀血吗,有血块不是正常的吗?

月经是否正常,主要看主要看期、量、色、质四个方面。正常的月经,首先不痛,周期一般21天到35天,平均28天,“月信”,贵在有期,要规律。经色暗红,不稀不稠,不凝固,没有血块,没有特殊的气味。乳房略胀、小腹微微坠胀、腰有点酸是正常的。

痛经的病机

痛经的病机,笼统来说,可以分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通”。

“不通则痛”,往往由于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生活中,本身体寒,或是平时衣着方面不注意保暖,甚至冬天也穿裙子,露脚踝。脚下有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内踝上三寸的位置是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地方,而肝经、肾经都和人体的生殖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临床上常常遇到不孕的患者,不少跟宫寒有关。宫寒从哪里来?抛开先天体质不说,很多寒是自己一点一滴积攒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并不是说,穿得少就美,恰恰相反,女孩子自然、活泼,顺应天时,懂得呵护自己,身体健康,不遭受寒邪的病苦,不更是由内而外的美吗?

今天的女性,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回到家要面对家人、孩子,里里外外都要求一个女性更加坚强、能干。肝郁气滞也是痛经的一个导火索。

还有老生常谈的水果。很多人不理解,水果补充维生素啊,为什么要少吃呢?有想法的姑娘还会问,大自然孕育了这些水果,不正是赐予人类的好东西吗?这个问题特别好。大自然孕育了这些水果,正是对人类的恩赐。水果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适量的吃。有些姑娘吃水果是论斤吃的,这个量太大,已经远远超出了脾胃的运化功能,给身体造成了负担。

另一方面,现在空调、冰箱的普遍使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夏天在室外,很高的温度,毛孔是张开的,到了室内空调房,这个温差甚至会有十来度。寒邪一下子就进到身体里。水果要少吃,实在喜欢,也可以试试煮熟了吃。苹果、梨都可以煮着吃,冬天的橘子可以在暖气上热一热,或者在炉灶上烤一烤再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阳化气,阴成形。动是属阳的,静是属阴的。办公室常常一坐一天,运动太少也是造成寒瘀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提倡的运动和健身房里的有氧运动还不同。中医提倡的运动,是适量的运功,散步、慢跑,不要大汗淋漓,血汗同源,出汗太多,也是伤阴血的。

实证的痛经,往往由于寒凝,而艾灸的温煦恰恰可以化掉寒凝,湿热血瘀痛经的情况很少见,即便是湿热瘀阻,也可以用艾灸来化瘀。临床上,倒是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体质的情况比较多,脸上容易长痘,容易上火,但还有宫寒痛经。

“不荣则痛”,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子宫失于濡养,是虚证的痛经。女孩子脾胃不好,吃东西很少,或者吃了不吸收,脾的运化出了问题。瘦瘦弱弱的,脸色也容易发白,气血比较虚。还有本来不痛经的,由于大病久病或者外伤等原因失血过多,造成气血不足,引起痛经。还有女孩子先天肾气弱,体质比较差,也容易痛经。

分辨实证痛经还是虚证痛经

实证痛经,往往在经前或行经之初痛,一般是在月经出血前几小时,或者月经刚来的一两天疼痛,月经量少,月经质黏稠、血色紫暗,有血块,不通畅、一般是绞痛、刺痛,小肚子不能碰,一碰更痛的感觉。过了两天,瘀血块下来了,月经顺畅了,就不那么痛了。实证痛经由于瘀血阻滞引起,月经之初,瘀血堵着,下不来,所以实证是经前痛。

虚证痛经,往往在月经快结束或者基本结束时候开始痛,一般是隐隐的痛,小腹下坠的痛,揉一揉、按一按会有缓解,月经一般量少、血色淡。这是因为虚证痛经,本身就是气血虚或者肾气虚导致的,月经期间出了血,导致气血更虚,血海空虚,冲任失去了濡养,所以虚证是在月经将尽时候痛。

分清了原因,在艾灸调理方面,也会更有侧重点。

实证痛经取穴

实证需要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参考取穴:中极穴、次髎、地机、三阴交等

穴位解析:

把脐中到耻骨联合上缘的这一段,分为5份,每份是1寸。中极穴在脐下4寸,体内正是对着子宫的位置。艾灸中极能够直接化掉子宫的寒凝。

次髎是八髎穴中的第二对。八髎穴又称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8个穴位,分别位于骶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骶后孔中,合称“八髎”。其中的次髎对于痛经的疗效最好。如果用如果用木制的灸盒,面积比较大,可以整个八髎穴一起灸,但要注意温度低一些,火力不要过。

地机是脾经的郄穴,有转运人体脾土能量的作用,长于治疗痛证和血证,能够行气活血止痛,是治疗痛经的要穴。

三阴交,我们前面说到过,女孩子冷天一定不能露脚踝。三条阴经的能量在这里交会,对人体的意义十分重大。

虚症痛经取穴

虚证需要补益气血、补益肝肾、温养冲任、濡养胞宫。

参考取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

穴位解析:

关元是任脉穴,又是全身的强壮要穴,艾灸关元,能够补益肝肾、温养冲任。

足三里是胃经穴,能够补益气血,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化生之源。

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是月经病必选的穴位。

说在最后

不管是实证,还是虚证,取穴都只是第一步。这里讲的,是临床的经验取穴,是很多痛经患者效果非常好的穴位。如果实在分不出虚实,可以在上面的穴位中找自己身体敏感的穴位来灸。

对中医有所了解的朋友,还可以结合平素的体质来加减配穴。另外,好的艾灸手法和操作,掌握适宜的灸量,是艾灸疗效的保证。

简单来说,注意温补热泻,所以艾灸取其温热、温煦之力,温度不要过高。穴位不是死的,是活的,是会动的,所以要在穴位附近找敏感点,这是灸感的前提。好的灸感,灸小腹,热透腰骶,灸八髎热透小腹,灸三阴交,热传至大腿根甚至小肚子。这就是灸感的感传。

实在没有时间,灸盒也是可以的。但是灸盒容易上火,注意适量补水,一次不要喝水太多,可以少量频饮。痛经时候,月经期间就可以灸。非月经期要持续灸,改善体质。

具体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收听“小白艾灸入门”系列分享。(添加文末客服“健康小和”领取资料/)

艾即是爱。保暖、运动、艾灸,远离病苦,让生命动起来,温暖起来,让爱充满每一天。

三和扶阳艾条

道地蕲艾,艾中极品

看看他们怎么说

粉丝福利

添加客服领取以及董晗老师-小白艾灸课资料

健康小和

了解更多三和优品

Ο年的扶阳茶,卖一罐少一罐啦!

Ο失眠、黑眼圈,治治治治治它!

Ο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小肚腩的?

Ο陈皮:为什么一定要选十五年的?

Ο孙俪和大S都在用的养颜秘方

Ο什么是中国最好的艾?

Ο刘力红:糙米为什么能养肺?

同有三和同有健康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优品商城

董晗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度白癜风怎么治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tz/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