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女孩八个痛,现如今女孩穿的越来越凉爽,因寒凝而痛经的大有人在,纵观网络,一片哀嚎。那么问题来了——调理痛经哪家强?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发生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一、肾气亏损
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或久病虚损,伤及肾气,肾虚则精亏血少,冲任不足,经行血泄,胞脉愈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二、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虚血少,经行血泄,冲任气血更虚,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
三、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四、寒凝血瘀
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寒凉生冷,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五、湿热蕴结
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稽留于冲任、胞宫,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
[辨证论治]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经期,多属虚。痛胀俱甚、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
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甚多为热。痛甚于胀多为血瘀,胀甚于痛多为气滞。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连腰际病多在肾。
电疗调理:
俯卧位
1.通督,膀胱经
2.重做命门及八髎
3.八髎至骶髂一字梳理
仰卧位
1.开任脉,从建里至曲骨
2.重做关元、中极、曲骨
3.重做两侧子宫穴及小腹
4.腹股沟通肾经,梳理小腹至腹股沟
5.顺势梳理至脚排风(中途做阴包、血海穴、三阴交)
ps:虽大多女子多因寒凝而致,但仍要根据症状辩别病机,配以相关穴位脏腑,给予相应的调理方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