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或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妇女在经期有轻度不适,痛经是指经期的疼痛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并且需要药物治疗。周期性的经期疼痛是常见的并且发生于大多数月经周期。痛经常为下腹绞痛并伴有下背部痛、恶心、呕吐、头痛或腹泻,让人坐立不住、寝食难安,甚至卧床休息,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很多的不便和烦恼。
有调查显示,大约60%的女性需要每月忍受痛经之苦。那么,到底为什么会痛经呢?
祖国医学在痛经的治疗上,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又根据不同证型,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凉血、或补虚、或泻实,因于寒者,宜温而通之;因于热者,宜清而通之;因于气滞血瘀者,宜行而通之;因于虚者,则宜补而通之。
虚寒型、气虚型痛经在女性比较多见,经期或月经前后小腹喜暖喜按的多是虚寒型痛经;小腹隐隐疼痛,血量少,喜按的多为气虚型痛经。
根据中医学治疗痛经的原理,太阳神针对虚寒型痛经、气虚型痛经研制了太阳灸-痛经灸。痛经灸通过发热体和热熔药膏(由蔪春陈艾、当归等药物组成)对穴位进行敷灸,热源促进调经补血的中药快速透皮吸收,从而能迅速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改善子宫肌层缺血缺氧状况,达到调理冲任气血、快速温经止痛的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观点,痛经灸针对不同类型痛经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1、虚寒型痛经:取关元穴(关元在腹部,脐下3寸处,见下图)贴敷,月经前2天开始使用,每日一贴,每贴使用12小时,4天为1个疗程。
2、气虚型痛经:取三阴交穴(三阴交位于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中。一般用自己的食指、中指、文明指并排放在足内踝尖的上端,另一端位置的胫骨内侧处就是三阴交穴,见下图)贴敷,月经前2天开始使用,每日1贴,每贴使用12小时,4天为1个疗程。
在使用痛经灸治疗痛经的同时,也要注意经期的日常护理。首先,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走窜。其次,要忌吃生冷食物,多喝热水。
太阳神健康之家为你传播正能量
打破外资垄断,弘扬民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