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经期常有的一种症状,痛起来真的是要命,现在很多年轻女性都有痛经的毛病,有些人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却也不算啥用,今天本文教大家几招中医穴位按摩法,可以有效缓解痛经,无副作用真的有效哦...
三阴交
中医有一个“三阴交”穴,又称“女三里”、“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有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左右各指压3分钟;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位置很好找,用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
此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用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子宫穴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背腹部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注:太冲穴_百度百科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注意:还要尽量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及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保持身体暖和能松弛肌肉,可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妇人痛经方米酒煮芷黄
两张妇科痛经名方的来历
李振华主任医师/教授
湖北仙桃市陈场区青福村,在洞庭湖边上的排湖之滨,我们是祖父辈逃荒到那里的。村边有个庙叫青福寺。有几个月,每天蒙蒙亮,就有一个村妇到庙里面敲钟念经,求菩萨显灵,帮她治女儿的病。青福寺里有个和尚是云游来的,你每天这么早来敲钟嘛,他休息不好,搞得烦咯,就出来问她:你女儿到底什么病?
痛经!每次痛,女孩就痛得在床上爬,十个指头全抓出了血。
和尚给了妇人一包药粉。
多年前,23岁还没上花轿就是剩女,痛经治好了,女孩欢欢喜喜出嫁。我爷爷就觉得好羞愧哦!他是妇科医生啊,却治不好这个女孩的病,好没面子的。于是也学村妇,天天早上跑到青福寺,给和尚倒尿壶。
腿都跑断咯,和尚要走咯,才跟我爷爷说:“妇人痛经方,米酒煮芷黄。”
听得懂吗?听不懂。
和尚把《佛点头》《妇科秘传》并交给我爷爷,告诉我爷爷先将白芷用黄酒煮透,避开太阳风吹干,磨成细粉,与蒲黄粉和匀,月经来之前一周用黄酒吞服,这就是“米酒煮芷黄”的意思。(问:这个能公布吗?答:能。我死了又带不走)。
痛经要用到白芷哪个医生不知道啊?我爷爷也知道。问题是,和尚炮制白芷的方法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同样是白芷,疗效完全不同了。
我14岁背“汤头”就听爷爷讲这个故事,后来当赤脚医生,才发觉“米酒煮芷黄”就是都梁丸与失笑散的加减方。
宋代建都汴梁(今开封)。南方有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每逢行经就痛,痛得不省人事。富翁带着爱女到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女儿又腹痛大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老翁路过,仔细询问病情后,马上从药篓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告诉他要怎么炮制,一服而痛缓,二服而痛止。从此白芷治痛经在百姓中广为流传。因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故名都梁丸。
“失笑散”也有一个传说。北宋开宝年间,京郊钱员外的独生女儿出嫁,花轿临门,小姐正发痛经,腹痛如绞,一家人六神无主。恰有一蔡姓郎中路过,称有妙药可治。他从葫芦里倒出一匙黄褐色药粉,取半碗香醋调匀饮用。过了半个时辰,少女痛止,展颜一笑。钱员外拜问:“所用为何药,如此灵验?”郎中道:“此药可令失笑者转笑,就称‘失笑散’吧!”
失笑散主治瘀血停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其中主要一味药是蒲黄。
白芷、蒲黄是容易找到的草药,和尚巧妙加减,治疗痛经的效果就胜人一筹。
我治疗痛经,有八九成把握,面对顽固性痛经,“米酒煮芷黄”也会失灵。有次来杭州之前,北京电视台采访我,一位摄影师拍着拍着就晕倒在地上,啊呀,怎么了?她说痛经6年了,西医诊断是子宫腺肌症,我给她开了6味药,里面就没有“米酒煮芷黄”,叫她在月经前一周开始服用,之后给我打电话,不痛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