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了解一下痛经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小腹剧痛,疼痛可放射至胁肋、乳房、腰骶部、股内侧、阴道或肛门等处。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疼痛,成为月经来潮的先兆。严重者疼痛难忍,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
常见发病原因:
1内分泌失调;
2.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嗜食辛辣、冰冷的食物;
3.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腺瘤等均可引起痛经;
4.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不正常的收缩了;
5.工作压力过大或长时间精神刺激。
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4.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艾灸对痛经的作用艾灸治痛经效果好不好?女人有痛经的问题,可以考虑艾灸,艾灸有通络止痛、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对调理女人痛经、月经不调整等妇科病症有很好的作用,不过艾灸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己胡乱艾灸,艾灸讲究方法与穴位要对症,所以艾灸前要准确辩证,合理的艾灸一定可以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痛经艾灸基础施灸穴位为:
关元、三阴交、地机、子宫
左右滑动查看穴位图
可根据具体痛经的分型增加配穴:
01寒湿凝滞型小腹痛:小腹冷痛,遇热痛减
症状:经血量少,色紫黯或有血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
配穴:神阙、阴陵泉
左右滑动查询穴位图
02气滞血瘀型小腹痛:小腹胀痛,拒按
症状: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感减轻
配穴:行间、太冲
左右滑动查看穴位图
03气血不足型小腹痛: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欢揉按腹部
症状: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
配穴:气海、足三里
左右滑动查看穴位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