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球80%的姐妹在和它浴血奋战呢,以前偶也是,大姨妈来的时候,肚子痛,灰常灰常痛!生姜水、止疼片、热水袋……齐上阵,可是疼痛就像是强力胶一样,甩也甩不掉。
不过呢,与偶这位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人相比,很多人觉得痛经是小意思,以为结婚生完孩子就可以和它说拜拜了,这种想法“很傻很天真”。为什么有些姐妹生完孩子后,痛经就不见了呢?那是因为孩子把妈妈的痛苦带走了。如果是男宝宝,以后就容易患上寒疝,就是说有一个睾丸缩到腹腔里去了,如果是女宝宝,小时候会尿床,来例假以后,也会被痛经骚扰,当然,有些姐妹即便当了妈妈,大姨妈来时该怎么痛还这么痛,这些姐妹患子宫肌瘤的几率比较高,所以说,放纵痛经=自虐=虐儿。因此对于痛经,我们不能不理不睬。
中医是怎么认识痛经的呢?在中医看来,痛经总的说来是血流不顺畅引起的,中医上管这叫血瘀。就是经血瘀滞了,流不动了,“不通则痛”。
最常见的,就是寒瘀了。《素问·调经论》:“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血就像是热带鱼,在温暖的环境里才有活力;要是冷了,血液就要凝固,成“冰血”了。所以说啊,那些穿露脐装的、“冻死不穿棉”的,千万别把自己的身体“打入冷宫”了,要性感还是要健康,掂量掂量吧!还有些姐妹,经期对冷饮也不离不弃,胃成了自个的“冰箱”了,中医里胃叫作“髓骨生化之源”,是造血的源头,吃什么都是冰冻的,血液中能没寒气吗?
有些姐妹在经期,不仅痛得死去活来,还会溃疡、脸上长痘、暴躁。这说明姐妹们火气大了,这时候的痛经是因为热瘀。“火气”会烧掉血液中的水分,血液就慢慢变粘稠、瘀滞。如果你不清楚自己痛经是因为火大了,大姨妈一来,猛灌生姜红糖水,生姜红糖水是是驱寒的,用来去火,那等同于火上浇油,万万使不得啊。怎么办?清火才是“王道”,茉莉花茶、金银花茶、菊花茶来都是不错清热饮品,坚持喝,天天喝,效果不错。
中医有“气为血之帅”的说法,气牵引着血前进,如果气不顺了,就像水龙头不通,就算拧开了,水也流不出,或者只能滴几滴。JM们是不是有些纳闷:怎么就会气滞了呢?中医说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聚,思则气结。可见,气和我们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要注意保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不必为鸡毛蒜皮动气,为了咱的“贵体。
气就像是风,血就像是帆船,风力小了,船就寸步难行了,气虚也会造成血瘀。所以体质虚弱或者大病初愈的姐妹们往往痛经。气虚的时候,血液虽然还在流动,但力度已远远不足,这时候,血液中的废物就要掉队了、停滞了,堵塞血管内的交通,从而引发痛经了。所以,气虚的姐妹们,要注意补充气血才行。可以多吃些牛肉、鸡肉、糯米、大豆、大枣、鲫鱼、黄鳝等东东。
看来,痛经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痛经就吃乌鸡白凤丸,喝红糖水的做法是不科学滴。一定要“认清敌人的真面目”。当然啦,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痛经的类型呢。不着急。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办法,那就是按摩足临泣穴,足临泣穴为什么能够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呢?这是因为足临泣是胆经“输”穴,输就是疏通,流通的意思,就是说,该穴是清理人体淤积的重要机关,而该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且通于带脉,所以它的疏通能力就更加强大了。你知道吗?该穴又名女福穴呢,就是说啊,这个穴位是专门给JM送福来的,尤其是例假前天天按,止痛作用神速,且安全无副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每只脚上按上10~20分钟,就是用手指头按住足临泣穴不动不揉,使劲按住就行,然后再按另一脚上的“足临泣穴”,同样按10~20分钟就可以了。
当然啦,对足临泣穴要长期坚持才会有效果。不要等到大姨妈光顾临时才临时抱佛脚,可在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按摩一会儿,又或者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边按摩。(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该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且通于带脉,具有强大的疏通功能,是治疗痛经的要穴之一。)
如果在经期按摩,你也可以再加一味药——“合谷穴”,为什么呢?因为合谷穴是我们身体里的止痛片啊,还能宣通气血。还有,大家在按摩合谷穴的同时,配合按摩三阴交来阻止大姨妈“胡来”,三阴交穴有女三里之称,是妇女病的特效穴,对月经不调啊、痛经啊、闭经啊效果都不错的,但这个方法不适合经血过多的的姐妹,以免“洪水爆发”。(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治疗腹痛、月经不调、经闭。)
当然啦,穴位好不如习惯好,坏习惯才是痛经的元凶,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可爱的肚肚受凉;也不要洗冷水澡、碰冷水;还要适量运动,散散步、做瑜伽,让血液动起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