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元养生痛经是个常见病,中医认为ldq

  叶佳荣,年出生,浙江省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妇科、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首届“绍兴市中青年名中医”。

  坐诊地点:周三、五晚上,周日上午

  坐诊时间:上虞震元堂中医馆:上虞区百官街道半山路号(广济东苑)

  -

  “经常痛经,每次都得靠止痛片才能熬过去。那种痛也只有自己知道。”日前,本报越医在线栏目-接到读者许女士电话,她还说,“睡眠也不好,晚上老做梦,脸上还经常长痘痘,想找个中医看看,调理一下身体。不知能否帮这个忙?”

  接到电话后,笔者联系了主任中医师叶佳荣,由他来解答读者的提问。

痛经是怎么回事

  

  “如今百分之五十的女性都有痛经的经历,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好或是体质太过寒凉等,有痛经的女性越来越多。”说起痛经,叶佳荣直截了当地说,就临床医学而言,痛经有两种,一类是原发性痛经,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疾病;另一类是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内已有的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那么痛经是怎么回事呢?据叶佳荣介绍,为了排出经血,子宫需要做收缩运动,只要排血不顺畅就会引起痛经。一般于经前一两天,或行经第一天疼痛明显,行经第二、三天逐渐减轻以至消失。亦有延续至经净,或经净后才发生腹痛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亦可波及全腹或腰骶部作痛,或有外阴、肛门坠痛。疼痛性质有绞痛、刺痛、灼痛、挚痛,隐痛,坠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我们中医认为其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叶佳荣说,不通之原因,有虚有实,或由于冲任胞宫失于荣濡,或由于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在《诸病源候论》就有:“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在《景岳全书》也有:“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按拒揉为实”。

  叶佳荣指出,大多数女性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忍着或只服用一些止疼片就行,医院。其实痛经与子宫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痛经或者经血量突变等异常,最好去做妇科检查。因为像疼痛突然加剧并伴有经血量骤增的现象,就有患有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疾病的可能性较高。

  如果严重痛经符合以下症状,则要考虑可能是子宫出问题,应尽早去妇科就诊:本来没有痛经,就是最近痛经越来越严重、经血量忽多忽少,很不稳定、疼痛扩散到腰或腿、止疼药不起作用,影响日常生活、恶心呕吐、眩晕、易疲劳、身体虚弱。

痛经的中医调治

  “我前面说过,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对于继发性痛经应进行病因治疗。对于原发性痛经,疼痛剧烈时,可用阿托品0.5毫克,肌内注射,或用阿司匹林等止痛药进行对症治疗。”叶佳荣说,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我们中医认为痛经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

  而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进行辩证施治。一是气滞血淤,即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二是气血虚弱,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三是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四是肝肾虚损,月经干净后1~2天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

  “我在临床上经常采用‘温经逐瘀汤’加减给患者调治。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一般而言两个疗程后就会起到较好效果。”叶佳荣说,对于许女士的情况,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故需要门诊后才能拿出具体的调治方案。

来源:绍兴晚报 养生

绍兴晚报∣一个值得   绍兴晚报新媒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by/8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