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网上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三、痛经的分类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两大种类: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一)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前列腺素(简称PG)含量增高有关,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可在生育后缓解。常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有的患者在月经期,内膜呈片状脱落,排出前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疼痛,排出后症状减轻,称膜性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痛经患者子宫内膜及血中前列腺素含量高于正常妇女,PGF2a(前列腺素的一种)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这种痛经占90%以上。(二)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宫内异物或宫颈狭窄引起的月经疼痛,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内膜异位症系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其它部位,同样有周期性改变及出血,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粘连,而使痛经逐渐加重,内诊可发现子宫增大较硬,活动较差,或在子宫直肠陷窝内扪及硬的不规则结节或包块,触痛明显。解读:痛经的危害很大,从中医来看它是体内气血不调的重要指征,长久下去会导致月经进一步失调,甚至身体的其它疾病。即便是西医所谓的继发性痛经,看似是子宫附件的异常导致,而实际上这和原发性痛经的气血失调的本质是一样的,若能于前期调理气血,应该不至于出现此类严重的疼痛。而对于痛经的治疗,很多人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对于少女的原发性痛经,认为生育后就会缓解,不作处理,任其发展,结果导致一些原发性不孕等疾病的发生。而对于继发性痛经则听信西医的一面之词,局部用药或切除子宫,这无异于自毁长城,结果也只是掩盖矛盾,身体的气血不和状态依旧,长久下去,其它疾病前仆后继,这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令人痛心。四、西医常用治疗痛经的药物(一)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本类药物为西医临床最为常用的原发性痛经治疗剂。目前认为使用该类药物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子宫的张力和收缩性下降,经血减少,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此类药物可能会造成恶心、呕吐、烧心、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也可造成头痛、头昏、眩晕、视力模糊、听力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有少数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临床中应根据情况慎重选择。常用的药物如消炎痛、萘普生、布洛芬、甲氯灭酸、炎痛喜康等。原理解读:西医对前列腺素为什么增多的第一因没有搞明白,所以这类药物是纯粹的对症治疗,只是减少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用则有效,不用则反复,仅是一种阻断治疗。(二)性激素类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避孕类药物、雌激素、孕激素。现在医学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复合制剂)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有效率高达90%,此类药物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的含量,使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降低,从而起到抑制子宫活动的作用。多用于需节育的妇女,因其抑制卵巢正常排卵功能,不符合妇女生理,对机体代谢有明显的影响,故应慎用。据报道服用避孕药物患脑卒中、高血压、心肌梗死和静脉血栓栓塞、乳腺癌、宫颈癌的危险性增高。(女性口服避孕药安全性问题探析.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年2月第28卷第2期总第期)。常用药物如避孕药Ⅰ号、避孕药Ⅱ号、已烯雌酚、黄体酮、炔诺酮、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等。解读:性激素类的药物,可以说是直接调动了人体的元气,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牺牲身体的长远利益,换来暂时的安宁,因为直接是激素治疗,对身体的影响不可估量,这从它的严重副作用也可以看出来。(三)解痉剂此类药物能松弛子宫平滑肌,暂时缓解痉挛,改善微循环,达到止痛目的。应用解痉药后可引起口干,皮肤潮红等反应,应多饮水。另外应排除引起疼痛的其它原因,以免掩盖病情。常用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片等。解读:这类药物可理解为调停人的角色,用自己强有力的作用暂时把邪正两方的斗争停止下来。这种强行的停止,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掩盖了问题。(四)镇静剂这类药物包括传统的巴比妥类和苯二氮草类。现代医学认为本类药物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安眠作用,可与解热镇痛类药物加强止痛效果。虽然此类制剂对改善睡眠、抗焦虑、解除烦躁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种种不良反应,特别是连续使用,具有成瘾性,痛经患者中应用较少。常用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鲁米那等。解读:这类药物就是自我麻醉的糖衣炮弹,长此以往,身体不堪重负。(五)调节植物神经类此类药物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稳定情绪,有一定减轻焦虑和紧张状态作用,只是一种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如谷维素、维生素B6等。解读: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心理调节剂,调节神经最好的药物还是自己的内心,外源性药物作用很有限。五、中医对痛经的认知及治疗中医学认为痛经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外感六淫有关,身体因素、经期及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环境的变化影响本病的发生。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气血津液濡养,而“不荣则痛”。本病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临床有虚实两大类,虚证常因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实证多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或夹痰夹湿夹热等,而寒凝血瘀气滞是痛经的主导因素。解读:经络不通之处,气血欲来通之,正邪交争,故痛。治痛有两种方法:1、助正攻邪,即帮助机体疏通,此乃正治。2、释邪攻正,即消耗或抑制气血前来疏通。前列腺素抑制剂、避孕类药物或某些放血疗法即属于此类。故疼痛属轻,正气尚足。麻木为重,整体或局部气血已亏。所以正确的治法是帮助人疏通气血,而不是抑制人体的正常疏通反应,否则就是敌我不分,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一)、中药辨证论治痛经的主证是伴随月经周期出现小腹疼痛,所以,辨证时首先应识别疼痛的属性,并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程度,结合月经的期、色、量、质、兼证、舌、脉,以及患者的素体情况等辨其寒热虚实。如经血量少、质稠、挟块而痛发于经前者,多属实;经血量少、色暗红、质薄而痛发于经后者,多属虚;痛为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者属实;痛为隐痛、空痛、坠痛、喜揉按者属虚。治疗上,主要是调理冲任气血为本,而在临床论治时,根据不同的症候群,有行气、活血、散寒、清热、补虚、泻实之异,再以标本兼顾,论治本病。月经期间调血止痛为标,平时辨证求因以治其本,并结合平素体质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血顺和,冲任流通,经血畅行无阻,则痛经可愈。另外肠痈、癥瘕、胃脘痛等疾病出现的腹痛证,亦可发生在经期或于经期加重,需详细加以鉴别。(二)、其它治疗主要包括一些特色性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热敷等,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针对性选择;另外推荐一小偏方:酒精棉球塞耳洞法,如果没有酒精的话,可用酒代替。将沾有酒精的小棉球塞进耳洞,临床发现对部分患者十分钟左右就会有一定效果,可当临时救急之需。未完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by/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