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根据脉象开出的痛经大方子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说明书患者要多了解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92.html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前两天同事痛经,找郎中看看。

患者今年24岁,从月经来潮之后,每周的大姨妈就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经期前两天,每次必吃止疼药,而且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学习也不能工作。平时喜冷饮雪糕,亦喜油炸辛辣。

小腹凉,血块较多,经量偏少,色偏暗,经前无明显胸胀,大便粘腻。

脉象,整体偏沉,左脉寸沉滑郁,关尺紧;右脉沉濡,关沉取少力,尺沉涩。

舌淡润苔偏厚腻。

其实女性痛经,大部分都跟寒邪有关,此患者也不例外。

关尺脉紧,与小腹凉对得上,平时还喜欢吃冷饮,这是纯作死行为,你不痛经谁痛经。

右尺沉涩,瘀血跑不掉的,血块较多也是佐证。选用桂枝茯苓丸。

左寸沉而滑郁,有热憋在上焦,而且发不出来,再看看关尺反而是紧的,这说明一种上热下寒的状态。

滑和紧是一对相反的脉象。滑一般跟痰湿热有关系,紧一般跟寒证和痛证有关系,一个属阳,一个属阴。

掌握这两种脉象对于辨别阴阳寒热至关重要。郎中自己是这么理解的,滑脉指下流利,有一种顶手感,会感觉这么脉体很充实不空虚。紧脉则有一种脉象刚碰到手指就嗖的一下缩回去的感觉。

这里选用了大黄半夏橘红。况且患者脉象整体偏沉而郁,选用大黄也有利于打破涩滞不通的状态。

关尺脉紧,这是一个相对主要的矛盾点,所以重病囤积了附子,细辛,干姜,吴茱萸,小茴香等猛将镇守。

右脉濡,濡脉其实很好摸,搭手会感觉脉不顶手,而且感觉不到边界,很散漫的感觉。一般跟血虚不足有关系,所以加了当归,白芍。

这样捋下来,一个人就掺杂了多种脉象。

紧——寒;

滑——湿热;

濡——血虚夹湿;

涩——瘀血;

郁——气滞。

这样方子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杂烩。

一共开了五天,刚吃完药月经就来了。同事很高兴告诉我,此次月经不仅没有瘫痪在床,还没影响正常工作,很是开心。

这个医案本身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只不过患者脉象很典型,是一个“五毒俱全”的情况。所以处方面面俱到,方子也比较大。脉象的作用在临床中还是很大的,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情况,某部脉象的出现往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面上也总有各种各样的脉诊学习班,号称几天内都能学会。郎中想说,脉象的理解,没有什么捷径,就是多练习多思考。学习班可能能给你一个新的看待脉象的角度和方法,但是至于这个脉是“滑”是“弦”还是“紧”,则是任何方法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药香zz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by/1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