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治疗和食疗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无盆腔器质性病变,常见于年轻女性。

继发性痛经: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宫颈狭窄等所致,多发于育龄期女性。

痛经的诱因:过食生冷或经期涉水感寒。

痛经的中医治疗

临床辨证以寒凝血瘀型多见,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调冲。方剂选择少腹逐淤汤加减:小茴香、五灵脂、蒲黄、肉桂、吴茱萸、艾叶、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茺蔚子、炒元胡、炙甘草等。并强调经前即应及时服药,即在预计下次月经来潮前3-4天服药,效果较好。平时可服补肾调经养血之品等,下次经前4天始再服前方。一般连服1-3月,痛经即可明显好转。

痛经的保健方法

①女性自月经初潮起就应学习、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正常生理现象有一正确的认识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防止上行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经血潴留的疾病。

②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及经期忌食生冷寒凉食品。避免洗冷水澡及淋雨涉水。

③增强体质,应尽量控制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

痛经药粥方元胡止痛粥

配方:元胡、白芷、益母草、红花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2剂,经前3~5天服用,连续5~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胶艾四物粥

配方:阿胶、艾叶、熟地黄、川芎、炙甘草、当归、白芍、党参、黄芪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阿胶、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

用法:每日2剂,经前3~5天服用,连续5~7天。

功效: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归脾粥

配方: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茯苓各10克,大枣5枚,甘草5克,生姜3片,大米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诸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用法:每日2剂,经期服用,连续5~7天。

功效:益气养血,养胞止痛。

八宝粥

配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炙甘草、白术各1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诸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八珍口服液1支,调入稀粥中服食。

用法:每日2剂,经期服用,连续5~7天。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虚痛经。

姜艾薏仁粥

配方: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

制法: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

用法:药粥一同服下。

功效:温经、化瘀、散寒、除湿。

痛经食疗方

配方:韭菜克,羊肝克。

制法:将羊肝切成小片,与韭菜一起于铁锅内急火烹炒,加入食盐、味精调味。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连食1周为1个疗程。经行前5日开始食用。

功效:温补肝肾。

配方:黄芪克,乌骨鸡1只(约0克)。

制法:黄芪切段后放入鸡腹内,鸡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熟烂,加盐调味。

用法:以上为5日量。月经前3日食用。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

配方:干姜、大枣各30克,花椒9克。

制法: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煮沸,再放入花椒,改用文火煎汤。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5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3日饮服。

功效:温阳散寒化湿。

配方:红糖50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

制法:将红糖、大枣加水煎沸20分钟后,放入生姜,再煎5分钟。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温经养血活血。

配方: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

制法: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饮汤,吃鸡蛋。

功效:通经、止痛。

配方: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毫升。

制法: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

用法:饮汤,吃鸡蛋和乌豆。

功效:调中、下气、止痛。

配方:益母草、香附各克,鸡肉克,葱白5根。

制法: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

用法:饮汤,食鸡肉。

功效:益气养血、通经止痛。

配方: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制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用法:饮汤。

功效:温经通脉,化瘀止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tjby/10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