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小妙招穴位按摩,在家也能做

经期腹痛,不夸张的说,基本上每个女性都或轻或重的体验过,轻者腰腹酸痛、乏力倦怠,严重者可能会影响生活和工作。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指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后者则多是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从中医角度来说,痛经的发生常与受寒饮冷、情志不调、禀赋体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痛经发生时,除了“喝热水、多休息、吃止痛药”,我们还能做点什么来有效缓解不适呢?穴位按摩大家不妨试一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按摩血海穴

血海穴是指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其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巨大如海,故得此名,有运化脾血的功能。那么如何简单快速的找到自身血海穴的位置呢?其方法是本人屈膝,另一人以左手掌心按于其右膝髌骨上缘(或者右手掌心按于其左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成45度斜置,拇指尖下所指的就是血海穴。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此穴可以帮助缓解经期小腹坠痛。

(二)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疝气等很多妇科、前阴疾病,对于女性来说通过揉按的方式,既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又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经常按摩太冲穴对女性有很大帮助。太冲穴的位置是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即脚的大拇指与第二指结合处向上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中,可以根据这样的方法,帮助自己找到太冲穴。按摩3~5分钟即可。

(三)按摩三阴交

三阴交为足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在经期前一周,我们开始按摩三阴交的话,能够起到活血止痛、帮助瘀滞经血慢慢排出的效果,并且还可以健脾益气养血、起到调理肝脾肾三脏的作用。定位是在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把自己手指的第2~5指并拢,以中指的中节横纹为基准,其4指的宽度就是3寸,可以以此来测量,是很好定位的,按摩时轻轻揉按此穴一分钟,出现酸胀感即可。

(四)按摩次髎穴

次髎穴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穴,既可以在经前一周按摩预防痛经又可以在出现痛经时及时止痛。次髎的位置是在骶区,正对第2骶后孔中。次髎穴最好采用叩击法,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可以适当加点力度,也可以双手同时叩击,并可以配合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简单操作性强的缓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尽快缓解不适症状,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对继发性痛经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的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mytj/8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