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痛经怎么办孟医生教您这样调理

是不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心情不好,脾气暴躁,还需要忌讳很多,不能吃辣、喝冷饮、做剧烈运动,这些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有时腹部带来的剧烈疼痛,让你生无可恋……

痛经该怎么办?

医生简介

孟丽琴

主任医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广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以及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衰、失眠、中风后遗症等常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九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被授予医院“优秀医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年获得阳江市五一巾帼奖,第三届岭南好医生。现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门诊地点:门诊二楼

月经不调病因

痛经是指女性经期前后,周期性出现的小腹疼痛或腰骶疼痛,严重者会导致晕厥。痛经为妇科的常见疾病,年轻女性发病率可达到50%以上,中医治疗痛经有不错的临床疗效。

痛经被西医学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同时又被称为功能性痛经,指的是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继发性痛经的常见病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慢性盆腔炎等。

痛经在中医称“经行腹痛”,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与胞宫密切相关;病因多由寒、热、湿、郁等所致,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侵,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精血亏虚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中医

对月经不调的治疗

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

(有症状应及时面诊,用药剂量以医嘱为准)

1.气滞血瘀者

症状及治疗重点: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乳房胀痛,经血色黑有血块;治疗需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以膈下逐瘀汤加减。

基本方药: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2.湿热内蕴者

症状及治疗重点:可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经量多,色红,小便黄等,治疗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以清热调血汤加减。

基本方药: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香附、元胡、薏苡仁等。

3.气血亏虚者

症状及治疗重点:多见经期或经后腹痛,月经量少,色淡,头晕、胸闷等,治疗以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大枣、饴糖。

4.肝肾亏虚者

症状及治疗重点:多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腰骶酸软,治疗补益肝肾,养血止痛;方以调肝汤加减。

基本方药:白芍、当归、山茱萸、巴戟、甘草、淮山、阿胶。

5.寒凝血瘀者

症状及治疗重点:多见经前或经期腹部冷痛,经量少,有血块,恶寒怕冷。治疗为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以温经汤加减。

基本方药:吴茱萸、桂枝、当归、芍药、川芎、阿胶、麦冬、牡丹皮、人参、生姜、半夏甘草。

同时,孟医生提醒女性日常也要注意调护。

饮食调护:

肾虚者可服芡实、淮山、熟地、山茱萸、杜仲等;气血亏虚者可多食阿胶、枸杞、大枣、黄芪、大枣、龙眼、熟地、红糖、鸡蛋等;寒凝者可服生姜、干姜、小茴香等;湿热者可服莲子、薏苡仁等。

按摩治疗:

按摩足三里、三阴交、气海、中极、关元等穴位可以有助调经止痛。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mytj/8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