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轻微痛经属于正常现象,而当痛经影响到你的生活时,说明身体欠佳需要调理啦!
中医认为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甚至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西医妇科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以青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妇科专家孙星大夫表示:中医治疗痛经最关键的依旧是辨证论治,分清属于哪种体质类型的痛经,再对身体调理治疗至关重要。
常见的几种痛经类型照顾好自己的第一步:识别自己属于哪种痛经。
1气滞血瘀型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若情绪抑郁,郁怒伤肝,肝气不舒,肝失调达,冲任气血瘀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行期间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经行不畅,色黯有块,块下气血暂通而疼痛暂缓;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乳房胀痛,胸闷不适;舌紫黯,脉弦均属于气滞血瘀。
治疗宜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运用加味逍遥散:当归15g、杭芍10g、茯苓15g、香附l0g、佛手l0g、薄荷6g、柴胡l0g、甘草6g、煨姜3片、元胡索15g。
若舌红脉数,经血有灼热感,为肝郁化火,可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止痛;若小腹疼痛剧烈,口唇青暗、肢冷出汗、脉沉紧、舌淡苔白,为寒凝气滞,肝气不舒,宜去薄荷,加肉桂、炒吴萸、小茴香之类,煨姜以加强温经止痛之功;
若经后疼痛,去薄荷加熟地,名“黑逍遥散”,能加强养血之功而止痛,平日里可用月季花6克,大枣10克,红糖少许泡水服用,有利于缓解痛经。
2寒凝血瘀型因过食寒凉,或者经行期间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入内,经血因寒而运行不畅导致寒凝子宫、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得热化,瘀滞暂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调见月经推后,经色暗淡有块;寒邪内盛,阻遏阳气见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脉均为寒凝血瘀。
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当归15g、桂枝12g、杭芍12g、炒吴茱萸6g,通草6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5片。
平日里子宫虚寒可用:炒艾叶15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鸡蛋2个,一起放入锅中,加水毫升同煮,煮熟后去蛋壳,吃鸡蛋。
3气血亏虚型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大伤,冲任气血亏损,行经后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和子宫,“不荣则痛”,故引起痛经。治疗宜补益气血,调理冲任,运用八珍汤加味;党参15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川芎6克,平时可用大枣15克,黄芪10克,桂圆10克泡水服。中医在辨证治疗痛经方面的优势患者:女,23岁,12月4日初诊。
病史:患者既往痛经数年,经前一周乳房胀痛,胸肋胀满,月经来潮第一天感小腹胀痛,遇寒加剧,痛时喜温喜按,腰酸痛,月经量少,夹有血块,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痛经(寒凝血瘀),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拟逍遥散加减:当归15克,炒白芍20克,制柴胡6克,制香附12克,桑寄生15克,怀牛膝12克,炒续断15克,炒杜仲12克,茺蔚子10克,炒小茴10克,肉桂5克,炙元胡15克,台乌15克,共三剂,水煎服,每日三次餐后服用,忌酸冷。
平时嘱患者关元穴用艾灸盒放入艾条灸30分钟。
服药后复诊患者即感疼痛减轻,继续内服中药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痊愈,行经期间无不适。
温馨提醒:以上医案方剂因个人体质差异请勿擅自使用,请到正规医师处就诊!
经期注意事项1多吃温补食物月经期间,女性应该补充一些有利于行经的食品,如苹果、羊肉、鸡肉、红糖、红枣、豆腐皮、薏苡仁、牛奶、益母草、当归桂圆等。如果女性痛经还伴有腰痛、食欲差等症状,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健脾开胃、易消化的食品,如面条、大枣、薏苡仁粥等。为保持营养平衡,应同时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物以新鲜为主,新鲜的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且营养破坏较少,同时要注意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2注意保持温暖在经期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保持身体暖和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经期要多穿衣物保暖,另外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可以让你舒服些。
专家档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曾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
自幼学习中华医药,探求杏林经微,经多位中医名家指点,深悟岐黄医理,十八岁行医,悬壶应诊。
临床坚持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辩证论治,身心同调,精研方药,用药量少而精,以纯中医理法方药论治内,妇儿各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喜爱。
孙星医生继承并发扬了彝族人民实践的结晶——中医与彝族医药相结合。
彝族医药是在彝医清浊二气六路学说为基础理论指导下形成独特医技,也是彝家山寨祖辈较常使用的特色方法,有简、便、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
擅长主治中医妇科: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中药辅助生殖,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痤疮。
中医内科: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各类肠胃炎,失眠,焦虑症,各类肿瘤(肺癌、肝癌、直肠癌、胃癌等)及化放疗后调理。
中医儿科:小儿咳嗽,厌食。
中医男科:前列腺炎,少精,弱精。
-311799619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