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过程稳定性与规范匹配的关系1.1在保证外围系统(送丝、导电)良好的前提下,建议:IA时,U=(14+0.05I)±2VIA(尤其是有加长线)时,电压略配高些U=(16+0.05I)±2V★最佳焊接规范的主要特征:a.焊缝成形好。b.焊接过程稳定,飞溅小。c.焊接时听到沙、、、沙的声音。d.焊接时看到焊机的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稳定,摆动小。★最佳焊接规范的调整步骤:a.根据工件厚度,焊缝位置,选择焊丝直径,气体流量,焊接电流。b.在试板上试焊,根据选择的焊接电流,细心调整焊接电压和电弧推力,最佳的焊接电压一般在1~2V之间。c.根据试板上焊缝成形情况,适当调整焊接电流,焊接电压,气体流量,达到最佳焊接规范。d.在工件上正式焊接过程中,应注意焊接回路,接触电阻引起的电压降,及时调整(微调)焊接电压,确保焊接过程稳定(针对工件比较大的情况)。
1.2规范匹配不良的焊接现象及排除①当焊丝端头始终有滴状金属小球存在,且过渡频率偏低,此情况说明焊接电压偏高,加大送丝速度(焊接电流)或降低焊接电压以解决。②当干伸长偏短时能正常焊接,稍长就出现顶丝问题。说明焊接电压偏低,通过降低送丝速度(焊接电流)或升高焊接电压解决。③要注意面板上旋钮状态: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推力旋钮按标准刻度向右偏2~3格。电流偏大时,建议把推力旋钮根据焊接过程的稳定性继续加大些,对于细焊丝Φ0.8、Φ1.0小电流(Φ0.8I80A、Φ1.0IA),电弧推力可适当调小,这样做对电弧的柔韧性有好处。④焊丝直径开关焊丝直径开关一定要选对,要与所使用焊丝直径相符。
2.焊缝成型与焊接规范的关系2.1焊接规范、板厚对成型的影响①一般I=(20~30)δ,若δ6mm一般应采用多层或多道、多层焊才能保证良好的成型。②电流偏小,易出现焊缝铺展不开,成堆积状,尤其不开坡口的角焊缝。③电流太大,易出现焊漏工件的现象。2.2焊接规范选择对焊缝成型及焊缝质量的影响①对于开坡口的焊缝,一般打底层采用~A/18.0V左右。这样既能保证焊道反面成型,也不至于电流太大将工件焊穿。②填充层的焊接电流可根据焊接位置选择,范围在~A之间。这样既保证了焊接效率也保证了焊道间的熔合良好。③盖面层一般将焊接电流适当减小,~A即可,这样才能保证表面成型美观。④控制焊接行走速度,电流大时,走的快些,电流小的时候,可适当的摆动一下。
3.预设与实际显示的关系3.1预设电压范围,正常情况下15~48V预设电流刻度30~.2预设电压与实际电压关系±1V(在约定负载下考核)3.3预设电流刻度与实际电流关系,其与加长线、干伸长、焊丝直径有很大关系。刻度与实际电流的关系可以表示为:I实际=×KIMax:所用焊丝直径电源能输出的最大电流K:预设电流刻度值I实际:实际焊接电流对于标准配置:线缆10m/50mm2,使用时干伸长15mm左右。
来源:网络
喜欢点这里免费学PLC和电工课程,点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