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滞血瘀
症状:月经前或经期出现小腹胀痛,按肚子时疼痛加剧,月经量少,行经不畅顺,经血颜色紫暗并有血块,排出血块后痛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二皮蜜:柚子皮1个,陈皮60克,蜂蜜克,白酒适量,共同浸泡,约15日即可服用,月经前5天开始,每日服2次,每次10~15ml。
二花茶:玫瑰花、菊花各5~10克,开水泡茶喝。
2、寒湿凝滞
症状:行经时觉小腹冷痛,热敷后缓解,经量少,经色紫暗有血块,四肢冰冷,小便色清量多。舌淡苔白,脉细或沉紧。
生姜花椒红枣汤:生姜20克、花椒9克、红枣10个,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温服。月经前每日1次,连服3日。
3、湿热瘀阻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按肚子时疼痛加剧,经色暗红,质稠有血块,平素白带量多色黄,或平时小腹痛,经来疼痛加剧,或时有低热,小便偏黄。舌紫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涩。
马齿苋粥:干马齿苋3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盐调味服食。
4、阳虚内寒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按肚子反而觉得舒服,热敷后疼痛缓解,经量少,经色暗淡,质清稀,腰酸腿软,面色无光泽,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小便色清量多。舌淡,苔白润,脉沉或细无力。
当归黄芪羊肉汤:当归60克、黄芪30克、羊肉克、生姜5片,共炖汤,盐调味,吃肉喝汤。
5、肝肾亏损
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暗而淡,质稀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杞子栗子胡桃粥:枸杞子、栗子各克、胡桃肉克,大米适量,共煮成粥,经前5日随意食用。
黑豆大枣粥:黑豆克、大枣50克、加水适量,煮成粥状,加入红糖调服,每次月经前三天开始服用。
注意事项
痛经患者要注意少吃寒凉生冷食物,经前宜活血祛瘀,以温通为主;经后宜补血养血,以补益为主。经期保持清洁,禁止性交、盆浴、游泳;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宜当风感寒,冒雨涉水,冷水洗脚或冷水浴。如果通过食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医院向中医师咨询指导或必要的检查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私密经络排毒养护最强组合
女性痛经时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穴位来快速止痛。可以按摩血海穴、子宫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四个穴位,但需要找准穴位所在的地方。如果自己没有把握的,可以喝红糖水,红糖水对缓解痛经是有功效的。?痛经6个穴位1/6
按摩八髎穴: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2/6按压合谷穴: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3/6按摩太冲穴: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4/6按摩三阴交:三阴交是肝、脾、肾相交的穴位,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
5/6按摩子宫: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6/6阿是穴:双手搓热,按摩腹部,有促进腹部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的作用。
注意事项按摩止痛见效没有药物快,如果疼痛难忍,建议就医。
经前常按摩以上穴位,有预防效果。
治疗痛经的偏方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女性要引起重视,发现有痛经现象应及时治疗。民间流传很多治疗痛经的偏方,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1、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2、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克,鸡肉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3、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女性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4、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5、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6、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克,红糖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7、山楂葵子红糖汤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治疗经痛的穴位
1、子宫穴
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功效: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2、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功效: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3、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功效: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4、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功效: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痛经吃什么好
痛经吃什么好?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做到“三高”饮食,可以有效地帮助缓解痛经。
1、高钙。钙有助维持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使肌肉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研究发现,补钙可有效缓解紧张和肌肉痉挛,甚至可以预防经前情绪烦躁等问题。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各种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以及某些豆制品和绿叶菜。
2、高镁。研究表明,有45%的痛经患者体内的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镁能启动体内多种酶,能抑制神经兴奋,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另外,镁还影响人的情绪,体内缺乏镁,可能会使人的情绪趋于紧张,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导致发生痛经。镁的食物来源丰富,豆类、坚果、粗粮等都是镁的好来源。
3、高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保持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平衡,有助摆脱经前综合征易怒情绪。三文鱼、沙丁鱼和金枪鱼等深海鱼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
痛经是怎么回事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与排卵、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增多密切相关,而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女性及中年女性,常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从发病的过程来看,继发性痛经发病的时间比原发性痛经要长,症状也较为复杂。多数的继发性痛经往往在经前不久开始,延续到整个月经期,至月经干净后才慢慢消失。
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子宫颈管狭窄:女性宫颈管狭窄会导致经血外流不通畅而产生疼痛,即出现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良会导致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内缺血、缺氧而引起子宫肌肉痉挛收缩,从而导致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子宫极度后屈或前屈都会妨碍经血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痛经的现象。
4、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会影响经血外流不通畅而导致痛经。
5、避孕工具:如果体内存在避孕工具,尤其是宫内节育器,常常会使痛经的程度加重。
6、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对疼痛更显得敏感。
7、作息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律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和痛经。
8、嗜好烟酒:烟和酒的成分都会对月经的生理过程有干扰因素,容易导致痛经的发生。
9、剧烈运动:经期剧烈运动可能使经血从子宫腔逆流入盆腔,造成子宫内膜
体虚型痛经穴位
??
??肝郁寒湿型痛
??痛经须知1、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2、是生理性痛经还是病理性痛经?3、辩证体质、了解痛经类型、确诊痛经病因4、标本兼治、综合调理、医养结合5、积极治疗原发病6、调理按疗程7、每个痛经纸妹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幸福一个女人,稳定一个家庭,和协一个社会… 白癜风援助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