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中医认识浅谈

中医学《黄帝内经》中《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人之产生于天地之气,父母阴阳之精合和交媾而成。人有两个生理周期,一为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即生长壮老已五个阶段,也就是寿命周期。二为生殖周期,即性器宫的发育成熟至衰退期。也就是性生殖周期。与性器官生殖功能,内分泌性激素的调节有关。女性属阴,与男性不同,有独特的性器官及生殖功能,具有”经孕产乳"生理现象。健康女性生殖周期中每月有正常月经来潮,这是女性独有的生理特点。《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其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文字详细地阐述女性生殖周期变化,从七岁开始肾气盛,换更牙齿长头发,到二七14岁天癸至,第二性征发育,任脉通畅,太冲脉盛,胞宫有血,月经来潮。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进入生育期,七七49后断经,进入绝经期,更年期,再过度到老年期。可见古人对生殖周期的认识是完美的,月经受肾气的主载,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气盛,肾精充足,精血有源,肾精化生天癸。肾主天癸的产生与成熟,冲任司天癸的通行,与生殖器相连,三者协同作用,维持人的性生殖机能。冲任充盛,通畅则月经按时开始,具备孕育胎儿的能力。冲任盛衰,通闭,又受天癸成熟、衰竭的制约,而天癸之源于肾藏的先天精气,如此形成了"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月经,胎孕"的性生殖轴。现代医学认为月经是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生殖轴性腺激素调节的。古中医与现代医学认识性生殖轴调节月经的观点基本一致。故中医对月经不调关键是一调肾,二调冲任二脉,使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胞宫得血而下行,月经来潮。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体阴用阳,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月经量的多少,与肝的调节有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月经量减少,推迟或闭经,调节肝气,火降血下,经水自来。肝肾同源,木水同舟,肾水足,肾精充,肾气旺,则肝血亦满。故临床使用滋水涵木,调经解郁。脾主生血,统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来源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化生,脾虚不运,气血化生无源,则血虚月经量少,脾不统血,则月经量多,提前。心主血脉,主神志,心血不足,冲任失养,则月经量少。冲任之脉痹阻,气滞血瘀,则出现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外邪入内,热迫胞宫,则月经量多,寒凝胞宫,则闭经,经少,宫寒不孕。综上所述女性月经与肾,天癸,冲任二脉,肝,脾,心,胞宫有关,月经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生在脾,其通在脉,肾气充盈,肝脾调和,冲任通调,气血旺盛,月经自调。临床常以补肾调冲,益气和血,疏肝健脾为大法,常使用六味地黄汤,二仙汤,二至丸,左右归饮,温经汤,固冲汤,当归补血汤,逍遥散等方调经治疗。(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同道指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jhtj/7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