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养元名医方永忠医案丨缓解子宫腺肌症带来

//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病是西医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归属于中医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病的范畴。而从中医学的角度,可归属于:痛经、月经失调和癥瘕。

中医辨证治疗有:气滞型、寒凝型、痰湿型、肾虚型、血瘀型。

//医案分享:子宫腺肌症

乡镇干部

吴某某女44岁

年10月21日初诊。

患者于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经期腹痛2年余,加重1年半。

年上半年(患者具体月份记不清楚)开始经期腹痛,起初疼痛轻微,后逐月加重,伴有行经前10余天即开始点滴出血,色黑、不畅、衍期10天左右方正式行经,经期4-5天,剧痛发生在经期结束的前1天。月经周期经常提前,有时1月2行。年2月开始,每次经期即将结束前1天,疼痛几乎无法忍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痛如刀绞,从小腹部连及腰骶部,剧痛之后,次日经期结束。多方治疗,尝试各种止痛之法,一效难求,疼痛不止。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建议手术治疗。脉迟缓,尺稍弱,面色偏暗,口唇偏紫,舌淡苔白。平素体健,否认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精神创伤病史,否认食品药品过敏史。患者表示,再试试针灸疗法,如果无效就去做手术。

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

中医诊断:痛经、漏下。

证型:阳虚寒凝、瘀阻胞宫。

针灸处置:正值经行第1天,之前点滴出血已衍期10余日。火针:气海、关元、子宫,用细火针烧透通红速刺,进针深度约0.5寸,每穴各刺3针,不留针;体针:三阴交、门金;腹针:腹四关。体针和腹针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1次。神阙用灸架艾条灸30分钟。因最近睡眠不好加神门、内关、大陵。(附:针灸治疗图)

疗效反馈:截止年12月,每月针灸1-2次,月经正常,经期不痛。因我对子宫腺肌症的预后捏拿不准,多次劝其妇科复查,患者于年4医院挂专家号咨询,专家告知,子宫腺肌症最痛苦的症状就是疼痛,如果能解决疼痛,一般不必担心恶变,当然,定期检查还是有必要的。

诊疗思路:患者年龄40以上,经行无规律,腹痛如绞,脉迟缓,尺稍弱,面色偏暗,口唇偏紫,舌淡苔白,符合《金匮要略》的温经汤方证,但患者已经服过多种中西药,不愿再服中药,要求针灸治疗,我担心按常规针刺可能无效,征求患者是否愿意接受火针疗法,患者性情直爽,说:“只要能止住痛,任你宰割都行。”针灸治疗方案是参照温经汤方证临时组合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火针气海、关元、子宫温通阳气、活血散瘀,三阴交为妇科要穴,配合董氏奇穴门金穴养血活血止痛,腹四关由滑肉门、外陵组成,通行气血,灸神阙温补阳气。因患者首诊时睡眠不佳,神门、内关、大陵为临时选用。自此病例治疗后,我又接诊了数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配穴有所不同,但火针必用,火针扶正温阳、温通经脉、祛瘀止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讨论: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子宫腺肌症复发率较高,根治的方法是进行子宫切除。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痛经”“症瘕”“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由气滞、寒凝、热灼、气虚、肾虚等导致瘀血阻滞胞宫为主要病机。因该病一般在绝经后症状自然得到解除,运用中医针灸控制症状,缓解痛苦,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也乐于接受。

*以上医案,思路上希望给大家启发,所用处方仅供执业医生参考使用。

该医案曾在明医微课交流,并在喜马拉雅转播,音频收听可通过喜马拉雅APP搜索“方永忠:医案分享(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症)”。

方永忠门诊预约:

周六、周日在汤养元坐诊

如有疑问可致电或咨询

门诊地点:汤养元国医国药馆

杭州市上城区中山中路-号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ongjiey.com/jhtj/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