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文章之前,先看一组数据。
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记录,全球3.5亿抑郁症患者,每年大约有万人轻生进行时,全球约1/7的人会在人生中被抑郁症侵袭,甚至这里面大多数人想并进行了结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中国每人中就有大约3个人患有抑郁症,逐年上升趋势明显。然而,我国现阶段抑郁症的识别率为30%,就医率不超过10%。大多数患者在自救的路上苦苦挣扎。
近两年新冠疫情的横行导致抑郁症患者数据大大加增,不难看出这种病症已经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病症之一。
现实是我们国家很多人没把这种病当成病,常常把身边患者看成是矫情,不理解不接纳甚至嘲笑,使得更多患者还没等确疹就选择自主离开人世。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们身边可能就有被我们忽视的抑郁症患者,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这个群体中不仅有那些曾经带着万丈光芒、距离我们很遥远的梵高、海明威、戴安娜、张国荣、乔任梁......或许还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是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面对众多在抑郁疾病中挣扎甚至无助的患者,如何识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预防呢?
抑郁症症状、表现
1、患者通常敏感、多疑,情绪低落,有时他们在人群中为了在意他人的感受,强颜欢笑,结果让自已更是疲惫。
2、生理性症状:食欲不好、失眠、心慌气短,女性月经紊乱、痛经等。严重的会有高血压,可能导致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3、记忆力下降,凡事都没精神,思维迟钝,甚至对曾经喜欢的事也无法提起精神了。
4、总有疲惫不堪之感,乏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愿意躺在床上不想动。
5、会有轻生念头,严重患者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意倾诉,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也没有机会拥有美好,甚至恨自己。产生轻生想法。
抑郁症患病原因?
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有关假说常见如下:
1、遗传:年,世界基因科学家和医学家联合研究锁定了抑郁症遗传的44种具体的遗传基因,目前报道了抑郁症多达88种基因都和抑郁症的遗传发病有关。
2、神经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
3、社会因素:据调查,患者中很多人在人际关系中、职场中、学业上通常经历超过自己心理承受的伤害或压力。一般突发的事件和这种病的发作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比如离婚、丧偶、婚姻不幸福、失业、严重生理疾病、亲人患重病或者突然离世等等,这些都易引起抑郁症患者发病。
如何预防抑郁症?
1、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比如画画、唱歌、跳舞等,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让自己心情舒畅起来,主动多与人沟通、倾诉。
2、找最感兴趣的事动手去做,或者去学习一些技术,打扫整理房间,逛街等等,让自己充实起来。
3、抽空可以到儿童福利院去做义工,跟孩子们在一起,感受童真喜乐和被需要。
4、享受音乐:西柳贝丝的《悲圆舞曲》,莫扎特的《b小调第十四交歌曲》。门德尔松的第二交响曲《苏格兰小调》及中国的民乐《姑苏行》等等调整情绪低落的心绪。
5、多做户外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跳绳等等,每天坚持1个多小时,让心情放松,驱走内在的阴霾,让自己拨得云开见月明。
6、适当买点鲜亮颜色的衣服穿,也会感觉心情立即被拔凉。
7、按期就医复查,尤其是咨询心理医生大有必要。
8、祈祷也是释放压力的非常好的方法。演员、歌手郑秀文曾经患过的抑郁症,据她自己说常常通过祈祷来缓解,最后达到治愈。
当今世界抑郁症患者群大增,更多原因主要来自工作生活压力大、竞争过于激烈、人际矛盾增多等等。
另外,中老年以上的患者居多,这个群体刚刚退休,没能及时调整失落情绪,有些人的儿女们还在啃老,诸多因素让他们内心压力突然加大,一时无法承受。导致患病。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抑郁症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我们多学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多多了解有关抑郁症的常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