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都饱受痛经折磨,无论是否婚育,每当“大姨妈”来临时,烦人的痛经也会如期而至!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受凉、生气、劳累有关,因此,在经前和经期要注意保暖、调节情绪、适当休息。那么,中医都有哪些好方法调理痛经呢?
一、红糖姜茶
生姜、红糖组成的红糖姜茶,具有温中助脾、温胃止呕、散寒止痛、补血养颜等功效,对于体质虚寒,平素手足冷,痛经时伴有小腹凉者尤为适宜。
二、艾叶泡脚及艾灸
艾叶辛、苦、温,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效。对于痛经伴有手脚冷、小腹凉者尤为适宜。
泡脚:取30克艾叶,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大火烧开,调小火15分钟左右,倒入盆中,先熏脚,再泡脚,每日1次,每次觉身体发热、后背微汗为宜。
艾灸:可选隔姜灸,少量艾绒捏成小圆锥,放置姜片上,点燃施灸,感觉温度高时,要移动位置,以免烫伤;或选艾条悬灸。常用穴位如:神厥、关元、三阴交等穴,于月经前三天至月经第一天连续使用,灸20-30分钟为宜。
二、中药调理
第一型寒凝血瘀型,可选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艾附暖宫丸专于理气补血、暖宫调经;少腹逐瘀颗粒专于活血逐瘀,祛寒止痛,对虚寒或寒邪引起的月经不调、经来小腹冷痛喜温等症适宜。
第二型气滞血瘀型,可选元胡止痛片、血府逐瘀丸、益母草膏等治疗,有行气活血止痛等功效,对气滞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经来腹胀痛或刺痛,伴月经有血块等适宜。
温馨提示:若在注意饮食、衣物、情绪、起居基础上,尝试过多种方法调理,仍疼痛严重者,建议就医明确诊断并系统治疗。
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