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义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疾病原因
1.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时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
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缩宫素以及β-内啡肽等物质的增加。
3.精神、神经因素。
4.继发性痛经常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
如何预防
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
6.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痛经的类型,自我辨别
气滞血瘀: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心烦易怒,乳房触痛,经量少活行经不畅等。
气血虚弱: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
阳虚内寒: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腿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
肝肾虚损: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
食疗小妙招
一,因为气滞血淤导致的痛经不妨吃些山楂,准备好1千克刚摘的山楂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入干净的水,盖上锅盖,开小火熬煮直到其被煮至烂熟。再加入克的红糖,用筷子搅拌一下。再盖上盖子熬煮1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可以起锅食用了。
熬好之后,在排经血前的3到5天开始吃,一天分早上和晚间两次,每一次吃30毫升左右,一定要坚持服用直到经后三天方可停止。
二,因为气血虚弱导致的痛经不妨喝些酒汤,将60克的黑豆洗好,并且和1百毫升的米酒放入锅中,再打入两个鸡蛋,最后加入一些清水盖上锅盖一起熬煮就好了。这款汤有助于止痛
改善痛经方法之一:泡脚
想要改善痛经,泡脚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因为泡脚能够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通常女性有月经的情况都是由于气滞血淤引起的,所以通过泡脚使人的经络得到疏通,这样调理一段时间,痛经的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改善痛经方法之二:喝姜糖水
在月经到来之前的一周左右开始喝姜糖水,我们所说的姜糖水并不是用开水冲泡的姜和糖而是将生姜和红糖一起放在锅中兑入清水,一起熬制30~40分钟以上,然后将姜糖水趁热喝下,如果是在晚上喝完姜糖水之后,我就直接盖被子睡觉,这样发发汗也有助于治疗痛经。
改善痛经方法之三:艾灸
艾灸也是一种治疗痛经非常好的方法,在月经来临之前的1~2天之间,用艾灸的方式给肚脐和腿部的足三里穴发暖,这样可以将身体中多余的寒气逼出去,在来月经的时候就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痛感,而且身体也不会感觉到寒凉,在来月经之后,每天都做一次艾灸,缓解痛经的效果会更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