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求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若是不注意调养,很容易惹来疾病,因此大家一定要记住以下几个养生的重点,切记“3不吃,4不做”。
·不吃凉食
入秋后渐渐转凉,肠胃也比较脆弱,对凉的东西非常敏感,大量摄入冰凉的食物,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腹泻和感冒。
·不食辣
立秋过后,特别容易产生秋后干燥的现象,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等。
正所谓“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容易上火,此时吃生姜,易导致身体潮热。
·不食油腻食物
入秋三分虚,此时人的肠胃功能比较虚弱,不宜吃太多的油腻食物,否则容易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肠胃功能。另外,入秋还要多注意清热润燥,不妨适当地吃一些鸭肉、鱼肉,既能清热解暑,又可以补肾益气。
·不贪凉
盛夏已过,暑气未消,入秋后若仍旧过分贪凉,导致寒凝血脉,不通则痛,容易令人出现腰肩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所以,入秋以后不能再猛吹空调,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不宜过长,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睡眠时穿好长袖衣裤,盖好被子,注意关节保暖。
·不剧烈运动
入秋以后,身体渐渐进入收敛期,多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排出体内的废气。同时,不要做剧烈运动,以休养为主,可以适当地慢跑,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不熬夜
一整个夏季都是高温,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能量消耗也很大,这就导致入秋后人体变得特别容易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的各个机能得到放松,所以为了给身体蓄积能量,建议入秋之后尽量不要熬夜。
·不激动
秋季是季节病的高发期,如果此时情绪波动太大,可能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立秋之后一定要注意放松心情。
入秋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还要重点保护好这三个穴位,才不会让风寒之气趁虚而入↓↓
1.三阴交
三阴交是身体三条阴经交汇处,可以说是女人的“不老穴”,也是治疗各类妇科病的“灵丹妙药”,被称为“妇科三阴交”。如果你本身就有一些妇科问题,这时候,就不要再穿露脚踝的裤子了,一定好好保护住三阴交。
2.神阙穴(肚脐里)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穴位,是连接先天与后天的关键点。如果你摸一摸自己的小腹,不是温热的感觉,反而是凉凉的,说明你腹部寒气已经很重了,那么腹泻、痛经、宫寒,就会很自然的发生。所以就不要再穿露脐的衣服了,保护好神阙特别重要。
3.大椎穴
是手足、三阳及督脉交汇处,可以说全身的阳气都聚集在这里了。颈椎经常疼痛,容易感冒的朋友,秋天一定要好好护住颈部的大椎穴。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寒之气就悄悄“钻进”身体里了,这么做,是预防感冒最简单的方法。
以上就是入秋后养生的方法,赶快学起来,这个秋天让健康领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