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接诊的病患曾提问:“韩主任,我有宫寒之疾,仍可自然受孕否?”
答案:可以,然而必须进行调理!
“寒”、“暖”乃体现女性身体根基之关键。
外感寒邪乃是引发宫寒之主因,倘若肝气郁结便会加剧气血瘀滞,形成恶性循环,致胞宫失去温煦则呈现月经推迟、经量减少、痛经、畏寒、手足不温、腰腹冷痛、白带清稀、舌质淡暗或紫黯、脉沉紧等状症。
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不孕、习惯性流产、试管不着床、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等并发症。
贾女士,29岁,因"未避孕3年未孕”而前来寻求治疗。
平日月经持续3~4日,量少且色暗,痛经明显,带下量多并清稀,前两年实施人流手术两次,伴有腰痛乏力,嗜睡、畏寒,手足不温,小腹冰冷,排便稀溏、小便清长。
察面色不佳,舌质淡紫略显肥胖,边缘有齿痕,苔薄白,探诊其脉沉细若尺弱。
月经量少、不孕症(肾脾阳虚寒凝胞宫)
补肾健脾、温宫散寒
熟地、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小茴香、桂枝、吴茱萸、党参、法半夏、白术、甘草、当归、炒白芍、川芎、丹皮
共2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服用。
贾女士表示自身痛经已改善,月经量趋增,小腹渐温,手足冷感显著改善。方中添加香附、枳壳、石斛。并嘱患者准备尝试怀孕。
B超卵泡监测显示内膜厚度0.6cm;
内膜厚度0.8cm,左侧可见一大小约为1.9cm×1.8cm的卵泡;
并无特殊不适。随后调整中药以补肾养血,后贾女士告知已成功受孕。安胎至孕期第3个月后追踪,无任何不适情况。
该月初,患者告知我已经顺利分娩一名女婴,母女安然无恙。
其中隐含的玄妙何在?
患者曾经历两次人流术及清宫处理,导致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逐渐变薄,宫腔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
故结合患者病情与体征,中医辨为脾肾阳亏,虚寒凝胞宫,故予以调经暖宫方加减。
1.熟地:补益气血,滋肾填精。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2.巴戟天: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3.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带下异常、小便频数、肾虚不固、眼目昏花。
4.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5.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6.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
7.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
8.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9.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
10.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11.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