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占痛经90%以上,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含量增高有关。
什么是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等引起的月经疼痛。常发生在30~40岁左右的妇女,多见于已婚或已育妇女。
痛经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年内发病;
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为剧烈,持续~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痛经的治疗方案有什么?
1、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此类药物有效率可达80%;月经来潮即服用药物效果最佳,连服~3日。常用药: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那酸,双氯芬酸,甲芬那酸,萘普生。、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前列腺素含量,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女性,有效率90%以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