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青科普作者:医院李青
一、尿路和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病原体入侵泌尿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尿路感染除有感染的一般表现比如发烧、寒战、头痛、白细胞升高以外,还有它特征性表现比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我们称尿路刺激征,此外,还会出现腰痛,尿中白细胞等,严重者出现血尿,甚至说肉眼血尿。
二、反复尿路感染的原因
以下情况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
1、肾脏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多囊肾,肾囊肿等;
2、尿路梗阻:结石、肿瘤、尿道狭窄、输尿管畸形、前列腺肥大、膀胱麻痹等原因导致尿流不畅,细菌不易排出而大量繁殖;
3、医疗操作:导尿,膀胱镜检查等;
4、长途旅行:劳累,喝水少,卫生条件差;
5、糖尿病:高血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糖尿病患者不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而且容易发生全身的感染;
6、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粘膜退变,抵抗力下降;此外,老年女性骨盆底部肌肉松弛,膀胱下垂,收缩力下降,也是感染的原因。
特别提醒:有近一半的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后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感染容易被忽视而任由其发展,感染严重了出现发烧,人们又习惯性的认为是呼吸道感染而误诊。所以说,老年女性发烧一定要进行尿液检查。
三、尿路感染的治疗
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有可能损害肾脏,因慢性肾盂肾炎引起尿毒症者并不罕见,所以还要引起重视。
适当的抗菌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对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在给予抗菌药物前应及时留取尿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是什么细菌感染、用什么抗菌素最有效。
一般来说,急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80%以上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复杂性尿路感染也以大肠杆菌为主,约占30%~50%,其它还有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培养的时间大约3天,在结果出来前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抗菌素,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治疗时间要足够:
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一般口服使用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对于急性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为一周,但上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千万不要吃两三天药症状缓解就停药。
此外,治疗尿路感染还要有耐心,不能用一种药,两天不见好就换药,换了两天不见好再接着换,如果这样,既治不好,又容易产生细菌耐药。
3、定期随访:
感染治愈了,要定期复查。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
1、轻中度患者或初始治疗
(1)氟喹诺酮类:比如左氧氟沙星或者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2)头孢菌素: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对革兰阴性菌和葡萄球菌属的杀菌效果较好,而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很高的杀菌活性。
2、重症患者或初始治疗失败患者
(1)氟喹诺酮类:如果未被用于初始治疗者。
(2)脲基青霉素(哌拉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3)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等,增加了对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4)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四、尿路感染如何预防?
1、多喝水:尿液冲刷是对尿路最好的保健。多喝水,保持足够的尿量(~ml)会大大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养成喝水的习惯,不渴也喝。
2、好的卫生习惯:最好每日洗澡,勤换内裤,不要坐浴。房事后清洗,不要憋尿等。
3、积极纠正好发因素:比如控制血糖达标,积极治疗肾脏病,及时解除尿路梗阻,积极治疗妇科感染等。
看此文用分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