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成福教授
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带徒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对于经、带、胎、孕等病证治疗经验颇丰,且独具特色。笔者有幸师从门师,现将门老师治疗痛经3法介绍如下。
1治疗痛经3法
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气血亏虚,血行涩滞,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针对病因病机,门老师制定治痛经3法:经前宜攻,经行宜通,经后宜补。
经前宜攻:是从“通则不痛”而立法,运用温经活血化瘀通络,常用方如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温经汤、失笑散等。
经行宜通:是指经行时,利用活血通经之品,促使经血流畅排出,祛除瘀滞,方如生化汤之辈。
经后宜补:是指经血过后,血海空虚,则予扶正,养血补血,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目的,常用方如四物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之类。
2临床具体应用
痛经的治疗分阶段进行。在经前1周,用膈下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加味,兼有症瘕者用桂枝茯苓丸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土鳖虫、山甲、刘寄奴、卷柏、丹参等破血消症之品;偏于正虚寒凝者,选用温经汤加昧;经来量多者,加茜草、乌贼骨、三七等化瘀止血之品。
经行时宜用生化汤加味;兼气虚则合用补中益气汤;出血量多则加茜草炭、黑荆芥、贯众炭、熟地炭等;若平素白带量多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等物。经后宜补,月经过后,血海空虚,调理气血,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偏气滞者加柴胡、木香、香附等;偏气虚者加参、芪、白术之类;偏肾虚者加菟丝子、川断、杜仲等;偏阴血虚加入阿胶、玉竹、麦冬、黄精、首乌之类;兼有症瘕者,加入化症消瘀之品。
3典型病例
例l:黄某,女,26岁,年8月6日初诊。
每于月经前4天开始小腹胀痛2年余。小腹胀痛,拒按,伴恶心呕吐,胸胁及乳房作胀,经来量少,色黯有块,多方诊治不见好转。末次月经年7月13日。舌色黯、苔薄白,脉弦。证属气滞血瘀。治以理气化瘀,活血止痛。予膈下逐瘀汤加味。
药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皮、白芷各15g,玄胡、香附各25g,乳香、没药、吴茱萸、黄连各6g。7剂,每日l剂,水煎服。
8月13日二诊:经至,腹痛明显减轻。经期5天,以生化汤加味畅其经。
药用:当归、川芎、桃仁、香附、玄胡各15g,炮姜10g,炙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
8月18日三诊:患者平素喜热饮,舌苔白,脉弦。治以养血温经,予四物汤合温经汤加减。药用:当归、川芎、炒白芍各15g,熟地、党参、麦冬各25g,丹皮12g,阿胶10g(烊化),吴茱萸、桂枝各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即告病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该病例系气滞血瘀之痛经,故经前以行气活血之膈下逐瘀汤治之。然而该患者伴有恶心呕吐,乃肝气犯胃,故加吴茱萸、黄连以清肝肾之热而降逆,用之得当则经利而呕恶止。且治分3步,药用3法,中病而愈。
例2:李某某,女,21岁,年9月12日初诊。
经期少腹痛3年余。3年前,因未考取名牌大学心情不畅而患病。近半年来,经前7~8天至经期,阴部、少腹部及乳房抽掣疼痛,呈阵发性,伴有胸闷,烦躁,心悸,失眠,疼时周身汗出,四肢发凉;痛止时全身困乏无力。
末次月经年8月20日。月经量少、色紫、有块。舌质黯、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肝郁气滞。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药用:桃仁、川芎、柴胡、枳壳、桔梗、郁金、红花、赤芍、川牛膝、生地、玄胡、川楝子各15g,当归、香附、丹参各25g,甘草6g,生姜3片,葱白2根为引。7剂,每日l剂,水煎服。
9月19日二诊:服药后乳胀减轻,疼痛消失,余症较前减轻,经至,仍有块,经期6天,以生化汤加昧畅其经。
药用:当归、川芎、桃仁、香附、玄胡各15g,炮姜10g,炙甘草6g,丹参2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9月25日三诊:患者有全身困乏无力之症,加之月经量少,经后宜补无疑,拟补养气血之法,予八珍汤加味。
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白术、茯苓、香附各15g,熟地、党参、黄芪、丹参各25g,甘草剂,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痛经未再复发。
按:该证见于《萧山竹林寺女科秘方》称之为吊阴痛:“经来时有筋两条,从内阴吊至乳上,痛不可忍”。该证与肝脏的关系较为密切,肝体阴而用阳,其经脉循少腹,抵阴器,布胁肋,上达巅顶,且与冲任二脉相通,为“女子之先天”。经血欲行,气必先调。
今肝气郁结,气机不利,不能运血畅行,则血液瘀阻脉络,而致经行不畅,疼痛作矣。故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法。方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柴胡、郁金、香附、桔梗、枳壳疏肝解郁,开胸行气;生地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活血。全方行气解郁,祛瘀生新,故使诸症悉除。且治亦以3法,而获愈。
例3:王某某,女,33岁,年9月20日初诊。
经期腹痛3年。经行时少腹空痛,且有下坠感,伴有头晕,心慌,气短,四肢不温,麻木,经多方治疗,无显效。9月18日经至,经期7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弱。证属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脉络不畅。治以益气养血,畅脉止痛。予补中益气汤合生化汤加减。
药用:黄芪、党参各30g,当归、白术、柴胡、川芎、桃仁、枳壳、香附各15g,陈皮12g,炮姜、炙甘草各6g,升麻3g,益母草25g。6剂,每日l剂,水煎服。
9月27日二诊:经净,经后血海空虚,补养气血。予八珍汤加味。药用:当归、川芎、白芍、白术、云苓、香附、枳壳各15g,熟地、黄芪、丹参各25
g,党参30g,甘草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10月10日三诊:经前1周,宜攻,但患者偏虚,治以攻补兼施。方用少腹逐瘀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用:小茴香、没药、炮姜、官桂各6g,玄胡、川芎、当归、赤芍、白术各15g,生蒲黄、五灵脂、柴胡、陈皮各10g,黄芪、党参各25g,丹参3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痛经至今未再复发。
按:该例气血虚,经血不充,经脉涩滞,治当补益气血,畅脉止痛,补中寓行,行中寓补,二者必当兼顾。然气血不足非一日所成,故经后予八珍汤补之,治之以本。仍是治痛经3法,疗效亦佳。
难得一见的中医绝学,请一定收好了!好东西值得传阅~
麦冬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广大执业中医师及患者打造的中医药药事服务及健康管理平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诊疗及药事服务的主体功能,解除中医师及患者痛点,打造中医师的移动中医馆及患者“空中药房”,让医患享受中药到家的便捷服务。
麦冬中医能为患者带来什么?
友情提示:麦冬APP现已登陆苹果APPstore及安卓各大手机应用商城。
赞赏